三、食养食疗
箴言:安人之本,必资于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精神爽志,以资血气。(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
语译:人健康长寿的根本,必然由于饮食的资助。饮食既可助排出邪气因而也能使脏腑安康,精气神三宝充足、一身爽利振奋而不断为血气提供滋养。
箴言:人以谷气为主,是以得谷者昌,绝谷者亡。(明·王文禄《医先》)。
语译:人的生命活动主要是靠水谷精气提供滋养,故能源源不断地获得水谷精气滋养的人,其生命昌盛,不能得到水谷精微滋养的,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箴言: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清·屈大均《翁山文外》)。
语译:要养生以求延年益寿,首先就须注重饮食的宜忌、节制和防治等。
箴言:人以水谷为生,故脾胃为养生之本。(清·徐文弼《寿世传真》)。
语译:人是主要靠五谷和水液维持生命的,故保健养生端有赖于脾胃这个后天之本。
箴言:食能以时,身必无灾。(战国·《吕氏春秋》)。
语译:如能按时适量进食,则人的身心就会很少有病灾。
箴言:口必甘味,和精端容,将之以神气,百节虞欢,咸进受气。(战国·《吕氏春秋》)。
语译:口味一定要健常适当,进食时精神谐和姿势端正,全神贯注,身形舒乐,这样才能使身心受到食物供给的滋养。
箴言: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阴符经》)。
语译:饮食要定时定量,身形要调理舒畅,起居生活劳作都要合乎机宜,能这样则人的生机变化,都能平安康泰。
箴言:饮必小咽,端直无戾。(战国·《吕氏春秋》)。
语译:饮食时宜小口小口地咽下,不可狼吞虎咽,身体也要坐直不歪斜。
箴言:若食不宜之物,则动宿病,使四大①违反。(南北朝·智顗《小止观》)。
语译:如果一个人吃了不适宜的食物,则可引动旧病,使“四大”之物皆起变异。
注释:
①四大:我国道家以“道、天、地、王”为四大,佛家以“地、水、火、风”为四大。此“四大”广大,能产生一切事物和道理,能影响人的生存。
箴言:凡四大之身有病生者,咸从多食而起。(《南海寄归纳法传》·卷三)。
语译:凡属于自然界的人其发生病痛者都是由于进食过多而引起。
箴言:先饥而食,食不过饱;先渴而饮,饮不过多。(明·高濂《遵生八笺》)。
语译:在初感有点饥饿时即要吃东西,但吃食不宜太多;在初感到有点口渴时就要饮水,饮水量也不宜太多。
箴言:美食无使餍,餍则不能受。(宋·邵雍·偶书》)。
语译:吃美食不要贪得无厌而逞食太多,饮食太多,则身心受不了。故欲求长寿的人绝对不可贪多进食。
箴言: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黄帝内经素问》)。
语译:天以风、寒、暑、湿、燥五气之自然气养人,地以辛、甘、酸、苦、咸五味等食物养人。
箴言:饮食五味,养髓、骨、肉、血、肌、肤、毛发。(南齐·褚澄《褚氏遗书》)。
语译:人靠进饮食五味,来滋养骨髓、脑髓、筋骨、肌、肉、皮肤、气血、毛发。
箴言:饮食于人日用长,精粗随分塞饥仓,才过三寸成何物,不用将心细较量。(唐·慈觉禅师《戒杀诗》)。
语译:饮食对于人来说是每天都要进服的,它的粗精细软都要随着需要而充满饥饿的肚肠,它通过三寸之胃后多可变成有利人生的滋养,我们又何必为它过分地思量呢。
箴言:蔬食菜羹,欢然一饱,可以延年。(明·高濂《高子三知延寿论》)。
语译:蔬菜、鱼肉、汤饮,趁着欢喜高兴将它细咽慢嚼吃下去,多可以延年益寿。
箴言:衣锦食鲜,非所以延年,服粗餐粝,聊可以卒岁。(明·田艺蘅《玉笑零音》)。
语译:身穿锦锻衣口食鲜美佳肴,并不一定可以延年,穿粗衣服吃粗糙饮食,也可以活到老年。
箴言:食淡精神爽。(明·陈继儒《养生肤语》)。
语译:人经常吃淡菜可感到精神爽快。
箴言:薄滋味,所以养气。(元·陈致虚《上阳子金丹大要》)。
语译:将食物的滋味搞得清淡一些,可以滋养人的五气。
箴言:淡食能多补,无心得大还。(元·邱处机《颐身集》)。
语译:经常吃淡食,能得到更多的补益,在无心之中可得到圣道而长寿。
箴言:《内经》云:“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然醴①都之味不能生精,惟恬淡之味乃能补精耳。(明·袁黄《摄生三要》)。
注释:
①醴都:醴音li读礼。指甜酒或甘甜的泉水。
语译:《内经》说:“精髓不足的可用五味食物滋补”。但太浓的甜味食物不能生精,惟只有恬淡味的食物才能滋补精气。
箴言:人之受用自有剂量,省啬淡泊,有久长之理是可以养寿也。(明·龙遵叙《食色绅言》)。
语译:人承受饮食的滋补有它一定的浓度和能量,经常吃食节省和淡泊的人多是可延年益寿的。
箴言:不论腥素,淡煮之得法,自有一段冲和恬淡之气,益人肠胃。(明·袁黄《摄生三要》)。
语译:食物不论是荤或素,只要所煮的味道适当淡薄一些,以保持它冲和恬淡的本味,对肠胃及人身形多是有滋补的益处的。
箴言:万物皆有其味,调和胜而真味衰矣。(明·袁黄《摄生三要》)。
语译:各种各样的食物都有其特具的味道,如烹调太甚则其真味就失去太多而滋养价值就少了。
箴言:晨殆啖蔬菜,如读渊明诗,清腴有至味,舌本生华滋。 (清·朱硅《知足斋集》)。
语译:早餐吃点素菜,如同读陶渊明的田园诗一样,清淡腴素很有咏味,舌根生出津液华美滋润。
箴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春秋·《老子》)。
语译:五色太华丽可令人眼瞎,五音太刺耳可令人耳聋,五味则可使人口爽利滋润。
箴言:味众珍则胃充,胃充则中大鞔①,中大鞔而气不达。 (战国·《吕氏春秋》)。
注释:
①鞔:音men,读满通懑,闷胀。
语译:因有众多的山珍海味而使胃胀得饱饱的,胃饱胀则上腹闷胀不适,腹懑胀就可使气血不通畅而发病。
箴言:人当病愈后,胃气必虚,固不可恣情口吻,尤不可小心太过,绝口不沾肉味。(明·裴一中《言医》)。
语译:人当其病初好后,脾胃之气必然虚弱,固然不可放肆乱吃以饱口福,但尤其不可小心谨慎太过头,以致连点肉味都不敢尝了。
箴言:食服常温,一体皆春。(明·蔡清《蔡文庄集·密箴》)。
语译:饮食和衣着经常保持温暖,则人一身都觉得如生活在春天一样。
箴言: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晋·葛洪《枕上记》)。
语译:进食以后宜缓步行走百步,并常以手掌摩抚脐腹之处,可助消化吸收。
箴言:人食毕,当行步踌躇有所修为快也。(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语译:人于吃完饮食后,宜当缓步行走如有所修练一样,常可使人感到爽快。
箴言:食后徐徐行百步,两手摩胁并腹肚,须臾转手摩肾堂,谓之运动水与土。(梁·陶弘景《陶真人卫生歌》)
语译:饮食后缓步行走数百步,两手交相抚摩双胁和腹部肚脐处,尔后再反手摩擦肾俞穴位,这就叫做同时运动了脾土和肾水,可助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
箴言:暮食毕,行五里许乃卧,令人除病。(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语译:吃完晚餐后,宜缓缓步行5里后再安卧,可减除疾病。
箴言:食后徐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夜半灵根①灌清水,丹田②浊气切须呵。(唐·孙思邈《孙真人卫生歌》)。
注释:
①灵根:道家称舌为“灵根”。
②丹田:有上、下丹田之分、上丹田在眉间后深处,下丹田在脐下三寸处。此指下丹田。
语译:饭后宜缓行百多步,手摩脐腹可助食物消化,夜半时舌头可分泌津液,此时丹田的浊气应大口呵出。此种去浊留清法有助于健康长寿。
箴言:仰面仍呵三四呵,自然食毒气消磨,醉眠饱卧俱无益,渴饮饥餐戒犹多。(梁·陶弘景《陶真人卫生录》)。
语译:食后仰面向上大口呵气三、四口,以利人胃食物将腐的热气呵出使毒气外散。喝醉了酒即睡,食物饱肚后即卧,都对身体无益,渴时狂饮,饥时饱餐其为害更大。
箴言:饱食即卧生百病,不消成积聚也。(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语译:吃饱了饭菜马上就睡常易生病,因食物难消化而演为积聚包块诸病。
箴言:食毕漱口,食后啜杯茶,食讫以手摩面,食后行百步,食饱摩腹,仰而呵气。(明·周履靖《夷门广牍》)。
语译:饭后漱口,食后喝杯茶,并以手摩面。食后宜缓行百步,饱食后宜摩腹,并仰面呵气。此有利健康。
箴言:食了尤忌仰卧,多成气痞兼头风。(唐·刘祠《混俗颐生录》)。
语译:进餐后尤不宜即仰身睡觉,这多可引起气的郁滞形成肿块并兼发头风作痛。
箴言:饱食不得坐与卧,欲得行步务作以散之。不尔,使人得积聚不消之疾,及手足痹蹶①,面目黧②皱,必损年寿也。(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注释:
①痹蹶:指手足气血阻滞不通,萎弱无力而不温热的症候。
②黧:音li2。指皮肤淡黑或黄褐、形状大小不一,枯暗无光泽、境界清楚的色斑。
语译:刚饱餐后不宜静坐或躺卧,须缓步行走、双手轻轻摆动以驱散积食之滞气。如不这样做,就可使人患肠胃积聚不消的毛病,及手足软弱无力而发凉,脸面皮肤黑褐起皱等症,久之亦可早年夭寿。
箴言:食饱不宜急行。(宋·陈直《寿亲养老新书》)。
语译:刚饮食过饱后不可急步行走,更不可跑步。
箴言: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唐·孙思邈《备急千金方》)。
语译:如患病需治疗时,宜先用饮食治疗,如食疗未治好,乃可再用药疗为佳。
箴言:生平爱食之物即可养生,不必再查本草。(隋·李渔《笠翁文集》)。
语译:一个人生平最喜欢吃的那些食物,就可以养生治病,也不必再去查阅药书了。
箴言:人资食以为养,故凡有疾,当先以食疗之。盖食能排邪而保冲气也。食疗不已,然后命药者,其不得已而用之欤!(宋·赵佶等《圣济总录》)。
语译:人是靠食物来养生保健的,故凡人患病,应当先以饮食治疗,因为饮食具有排除病邪和保护人体冲和之气的效用。如有病用食疗不能治好,那当然须考虑用药来治了。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箴言: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
语译:要保健养生当然应用饮食补养,治疗疾病当然要用药物攻邪。
箴言: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在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唐·孙思邈《备急干金要方》)。
语译:不知道饮食宜忌的人,就不足以谈健康长寿。不了解药物禁忌的人,就不能驱除病患。
箴言:服食药物者,因血以益血,而血垂竭者则难益也。(晋·葛洪《抱朴子》)。
语译:靠吃药来治病的,是因为靠人血来补益其血,而当人体血气即将衰竭之时,靠药物也就难补益血气了。
箴言:凡人年四十已下,不宜全食补丸散,为阴气尚未足,阳气尚盛之故也,特宜慎之。(宋·张君房《云笈七签》)。
语译:四十岁以下的人,不适宜多服食补丸补药,这是因为他们阴气尚不充足,阳气正尚充盛的时候,全补对之有害,故须慎重。
箴言:气血资于药食,药食非即气血。 (清·唐甄《潜书,自明》)。
语译:人的气血依靠食物,药物滋养和提供,但食物、药物本身并不等于气血。
评述:此句提示,药食虽资气血,但必须在人特定的年岁、体质、病情和药食的品类、用量、调剂的合宜情况下,才能滋生、润养气血,如用之不当,反而有害。
箴言: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药能怡神养性,以资四气①故为人子者,不可不知此二事。(唐·孙思邈《千金翼方》)。
注释:
①四气:意指心、肾、肝、肺四脏真气。
语译:饮食有助于排除病邪,使脏腑平安健康;药物能够怡抚神气养冶性命,并资生五脏六腑之气。故作为祖辈父母的子孙不可不知饮食和药物对人健康长寿的重要意义。
箴言:病在筋,无食酸;病在气,无食辛;病在骨,无食咸,病在血,无食苦;病在肉,无食甘。(战国·《黄帝内经·灵枢》)。
语译:筋有病应少食酸味,气有病宜少食辛辣,骨有病应少食咸盐,血有病宜少吃苦味,肌肉有病应少食甘甜。
评述:此句系依据中医五行生克制化规律而推定:如肝主筋,其味酸,故筋病应禁酸以免其病加重……其他依此类推。此有其或然性,但也因天时、地利、人因而有可能出现偶然现象。总之,饮食五味宜忌还宜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箴言: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禽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战国·《黄帝内经·素问》)。
语译:对症的药物可攻减病邪,五谷的饮食可滋养脏腑,多类瓜果可助滋养,多类禽兽肉对人体有益,多样菜蔬可补充人体养料,只要是气味相合而适当进食这些食物,多能补益身心的精气神气。
箴言:凡人有虚损之病,及早为之补益,庶有延龄之望。(宋·严用和《济生方·补益》)。
语译:当人患了虚亏耗损的疾病时,及早为之进行相应的补益,多可有延年益寿效果。
箴言:以人补人,以血补血。早晚需之,此返老还童,却病延年最好妙法也。(明·倪士奇《两都医案》)。
语译:因人体之虚而用固精、益气、适时、静心、导引诸法以补益,因气血之衰而以补血药食滋助益血。早晚适当选用,这就是使人返老还童,祛病益寿的最妙最好的方法。
箴言:是以治病用药力,惟在食治将息,得力大半。于药有益,所以病者,务在将息节慎,节慎之治,可以长生。 (明·朱楠《普济方》)。
语译:故当治病希用药力生效,其大半有益的功劳,端在于饮食、方药、生活起居的配合洽当,因这些对发挥药效是有助益的。所以病人在治病时,务必使其生活起居、静心劳逸得到洽宜的节制和谨慎,这种节慎的治法,可以却病延年。
箴言:饮食得宜,是为药饵之助,失宜则反与药饵为仇。(清·章穆《饮食辨录》)。
语译:治病时,饮食调理得当,可助增药物的功效;如饮食配合失宜,则反可削弱药饵应发挥的作用。
箴言:药为治病而设,非养生之物也。(清·王士雄《潜斋医学丛书·言医》)。
语译:药物是用来治病的,并不是用来养生延寿的。
箴言:药虽有利,害亦随之,不可轻服,切嘱。 (清·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
语译:药虽然对治病有利,但用之不当,害处也随之而来,故不可轻易服药。切记!
箴言:古人治病之方,和以醴泉,润以元气。药不辛不苦,甘甜多味,常能服之,津液五脏,系之在肺,终身无患。 (明·高濂《遵生八笺》)。
语译:古医治病的方药,多以甘甜药甘甜水以滋润元气,药物既不辛辣也不苦涩,而是甘甜多滋味,故常用此类药进服,可使脏腑获津液滋润,尤其可使肺宣降清肃的功能正常发挥,可使人终生患病减少。
箴言:若以强者而滋养得宜,岂不更寿?弱者而饮食不佳,岂不更夭?(明·张景岳《景岳全书》)。
语译:身体强壮的人如滋养得法,则可更能延年益寿,身体虚弱者而饮食不当,则将更使夭寿。
箴言:食补不如精补,精补不如神补。节饮食,惜精神,用药得宜,病有不痊焉者寡矣。(清·程国彭《医学心悟》)。
语译:饮食补养不如精气补养,精气补养不如心神补养。只要做到节制饮食,爱惜精气心神,用药适宜,则人的病体就会没有几个不好的。
评述:此句的主要意义在于提示:养生宜作到俱收并蓄,不可依赖一种措施,如食养、固精、静心、用药、导引、将息等均不可偏废。这一认识应是唯物辨证法的初阶。
箴言:耳鸣宜须补肾,目暗必须治肝。节饮自然脾健,少思必定神安。(宋·温革·《琐碎录》)。
语译:耳鸣多发的人宜重在补肾,眼视物昏暗的人必须治肝,一贯节制饮食自然脾胃康健,少有思虑的人必定心安理得。
箴言:余现在调养之法,饭必精凿,蔬菜以肉汤煮之,鸡、鸭、鱼、羊、豕炖得极烂,又多办酱、腌菜之属,以为天下之至味,大补莫过于此。(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家书》)。
语译:我现在的饮食调养法是:饭必精细爽口,蔬菜用肉汤来煮,鸡鸭鱼羊猪肉等都要炖得很烂,饭时又加一些酱味,腌菜等佐餐,我以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美味,吃了对身体亟有补益。
箴言:谷菽①菜果,自然中和之味,有食人补阴之功。(金·朱震亨《格致余论》)。
注释:
①菽:音shu,读叔,豆类总称。
语译:五谷、豆类、蔬菜、果瓜,各有其特有的自然平和的气味和营养,作为饮食皆具有补阴滋养的功效。
箴言:莲实粉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夕服轻身延年。 (宋·蒲处厚《保坐要录》)。
语译:莲子研粉煮食可健脾胃补中气,养心神、益元气,还可祛除多种病证,夜间服用,久之可使身体轻爽、延年益寿。
箴言:栗子粉主厚肠胃,补肾气。(宋·蒲处厚《保生要录》)。
语译:以板栗粉作饮食,可增强肠胃功能,补肾而固精。
箴言:凡人春服小续命汤①五剂及诸补散各一剂,夏大热则服肾沥汤②三剂,秋服黄芪等③丸一两剂,冬服药酒两三剂,立春日则止。此法终身常尔,则百病不生矣。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注释:
①小续命汤:此为中医祛风代表方,因风为百病之长,故选此六经中风通剂。药物组成为:防风、桂枝、麻黄、杏仁、川芎、白芍、人参、甘草、防己、黄芩、附子,另加姜枣人煎。
②肾沥汤:多家方剂书中载有不下30首同名异药的本方,多以羊或猪肾为主药,可“补诸不足”,主治“五劳”、“六极”、“八风”、“十二痹”。
③黄芪等丸:指黄芪丸、黄芪建中丸、黄芪五物丸等健脾益气药效的汤(丸)。
语译:一般说来,中壮年人以上可于春季服小续命汤五剂和各种补散一剂,夏季最热时服肾沥汤三剂,秋季服用黄芪丸或黄芪建中丸等一至两剂,冬季服用相宜的药酒两、三剂,直至立春那天即停服。如果依此法坚持服用,就多可长年百病不生。
评述:这一节所言及的四季养生防病药疗法,虽唐代名医孙思邈言之凿凿,但因人的体质有先后天的禀赋不同,年岁有老壮之别,生活有丰俭之分,天时有寒热之异,故很难一概如法坚持,其间利弊还有待养生者本人的慎察。最好于用上药前宜先征询专业医家的建议。个人以为切不可盲目以身试药。
箴言:葡萄作浆,虽是常术,且补益功优,主筋骨湿痹、益气力、强志,令人肥健,久服轻身、不老延年。(宋·蒲处厚《保生要录》)。
语译:常人饮葡萄浆酒已成习惯,对人很能补益,还可治筋骨寒湿作痛麻木,增强气力,提高记忆力和智慧,并可延年益寿。
箴言:藕煮食最益人,同蜜食令人腹脏肥,不生诸虫。(明·黄承昊《折肱漫录》)。
语译:能经常煮食池藕最有补益,如能与蜜同煮食更加健壮腹内脏器,使肠内的寄生虫不能生长。
箴言:一升①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丁香沉香各半两,四两茴香一处捣。煎也好,煮也好,修合此药胜如宝。每日清晨饮一杯,一世容颜长不老。(宋·沈括《苏沈良方》)。
注释:
①句中的升、斤、两均为旧制,可换算后酌情份量使用。句中的“草”疑指“甘草”。
语译:用适量的生姜、大枣、白盐、甘草、丁香、沉香、茴香共捣细。或煎或煮成的药汁胜过珍宝。每天清早饮它一杯,久之能使人的容颜焕发如稚童,很难衰老。
箴言:时气烦渴,生藕汁一盏,生蜜一合、和匀、细服。(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
语译:遇到时令燥热之气以致心烦口渴的人,可取藕捣汁喝饮一大杯(与生蜜一合已和匀的),每次细口啜饮为佳。
箴言:食蟹中毒,生藕汁饮之。(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
语译:食蟹不慎中毒的人,可即饮生藕捣汁解毒。
箴言:粳米甘平,宜煮粥食。(金·张中和《儒门事亲》)。
语译:晚稻米性味淡甜平和,最宜煮粥食饮,对人有益。
箴言: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①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宋·陆游《食粥》)。
注释:
①宛丘:宋代文人张来著《宛丘集》)内收食粥长寿法,陆游因而名此为“宛丘”。
语译:现在的人个个都在学长生不老,却不知长寿方法就在眼前,我读知“宛丘集”中的长寿法,只要天天喝粥就可以了。真是好平易的方法。
箴言: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明·李梃《医学入门》)。
语译:清晨起床后喝一碗米粥,可以去陈涤垢而出新,疏利膈脾而养胃,能生津液,使人整日感清爽舒畅,对人补益不小。
箴言: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清·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
语译:喝米粥实为人世间首屈一指的补人食物。
箴言:服药千朝,不如独宿一宵;饮酒一斛,不如饱食一粥。 (明·胡文焕《类修要诀》)。
语译:吃一千天的药,比不上独卧一晚;喝酒千斗,不如喝下一餐粥。
箴言:贫人患虚证,以浓米饮代参汤,每收奇绩。(清·王世雄《随意居·饮食谱》)。
语译:少钱的人得了虚损病,可以浓稠的米粥代替人参汤而喝之,每可收补虚的神效。
箴言:粥能益人,老年尤宜。煮粥用新米,香甘快胃。(清·曹庭栋《老老恒言》)。
语译:米粥能补益人,老年更好。……用新米煮粥,味香甜使胃清快舒适。*健(康^养}生)保《健^网> 《w#ww.zhgx[zz.#cn 《版权所有》{
箴言:安人之本,必资于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精神爽志,以资血气。(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
语译:人健康长寿的根本,必然由于饮食的资助。饮食既可助排出邪气因而也能使脏腑安康,精气神三宝充足、一身爽利振奋而不断为血气提供滋养。
箴言:人以谷气为主,是以得谷者昌,绝谷者亡。(明·王文禄《医先》)。
语译:人的生命活动主要是靠水谷精气提供滋养,故能源源不断地获得水谷精气滋养的人,其生命昌盛,不能得到水谷精微滋养的,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箴言: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清·屈大均《翁山文外》)。
语译:要养生以求延年益寿,首先就须注重饮食的宜忌、节制和防治等。
箴言:人以水谷为生,故脾胃为养生之本。(清·徐文弼《寿世传真》)。
语译:人是主要靠五谷和水液维持生命的,故保健养生端有赖于脾胃这个后天之本。
箴言:食能以时,身必无灾。(战国·《吕氏春秋》)。
语译:如能按时适量进食,则人的身心就会很少有病灾。
箴言:口必甘味,和精端容,将之以神气,百节虞欢,咸进受气。(战国·《吕氏春秋》)。
语译:口味一定要健常适当,进食时精神谐和姿势端正,全神贯注,身形舒乐,这样才能使身心受到食物供给的滋养。
箴言: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阴符经》)。
语译:饮食要定时定量,身形要调理舒畅,起居生活劳作都要合乎机宜,能这样则人的生机变化,都能平安康泰。
箴言:饮必小咽,端直无戾。(战国·《吕氏春秋》)。
语译:饮食时宜小口小口地咽下,不可狼吞虎咽,身体也要坐直不歪斜。
箴言:若食不宜之物,则动宿病,使四大①违反。(南北朝·智顗《小止观》)。
语译:如果一个人吃了不适宜的食物,则可引动旧病,使“四大”之物皆起变异。
注释:
①四大:我国道家以“道、天、地、王”为四大,佛家以“地、水、火、风”为四大。此“四大”广大,能产生一切事物和道理,能影响人的生存。
箴言:凡四大之身有病生者,咸从多食而起。(《南海寄归纳法传》·卷三)。
语译:凡属于自然界的人其发生病痛者都是由于进食过多而引起。
箴言:先饥而食,食不过饱;先渴而饮,饮不过多。(明·高濂《遵生八笺》)。
语译:在初感有点饥饿时即要吃东西,但吃食不宜太多;在初感到有点口渴时就要饮水,饮水量也不宜太多。
箴言:美食无使餍,餍则不能受。(宋·邵雍·偶书》)。
语译:吃美食不要贪得无厌而逞食太多,饮食太多,则身心受不了。故欲求长寿的人绝对不可贪多进食。
箴言: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黄帝内经素问》)。
语译:天以风、寒、暑、湿、燥五气之自然气养人,地以辛、甘、酸、苦、咸五味等食物养人。
箴言:饮食五味,养髓、骨、肉、血、肌、肤、毛发。(南齐·褚澄《褚氏遗书》)。
语译:人靠进饮食五味,来滋养骨髓、脑髓、筋骨、肌、肉、皮肤、气血、毛发。
箴言:饮食于人日用长,精粗随分塞饥仓,才过三寸成何物,不用将心细较量。(唐·慈觉禅师《戒杀诗》)。
语译:饮食对于人来说是每天都要进服的,它的粗精细软都要随着需要而充满饥饿的肚肠,它通过三寸之胃后多可变成有利人生的滋养,我们又何必为它过分地思量呢。
箴言:蔬食菜羹,欢然一饱,可以延年。(明·高濂《高子三知延寿论》)。
语译:蔬菜、鱼肉、汤饮,趁着欢喜高兴将它细咽慢嚼吃下去,多可以延年益寿。
箴言:衣锦食鲜,非所以延年,服粗餐粝,聊可以卒岁。(明·田艺蘅《玉笑零音》)。
语译:身穿锦锻衣口食鲜美佳肴,并不一定可以延年,穿粗衣服吃粗糙饮食,也可以活到老年。
箴言:食淡精神爽。(明·陈继儒《养生肤语》)。
语译:人经常吃淡菜可感到精神爽快。
箴言:薄滋味,所以养气。(元·陈致虚《上阳子金丹大要》)。
语译:将食物的滋味搞得清淡一些,可以滋养人的五气。
箴言:淡食能多补,无心得大还。(元·邱处机《颐身集》)。
语译:经常吃淡食,能得到更多的补益,在无心之中可得到圣道而长寿。
箴言:《内经》云:“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然醴①都之味不能生精,惟恬淡之味乃能补精耳。(明·袁黄《摄生三要》)。
注释:
①醴都:醴音li读礼。指甜酒或甘甜的泉水。
语译:《内经》说:“精髓不足的可用五味食物滋补”。但太浓的甜味食物不能生精,惟只有恬淡味的食物才能滋补精气。
箴言:人之受用自有剂量,省啬淡泊,有久长之理是可以养寿也。(明·龙遵叙《食色绅言》)。
语译:人承受饮食的滋补有它一定的浓度和能量,经常吃食节省和淡泊的人多是可延年益寿的。
箴言:不论腥素,淡煮之得法,自有一段冲和恬淡之气,益人肠胃。(明·袁黄《摄生三要》)。
语译:食物不论是荤或素,只要所煮的味道适当淡薄一些,以保持它冲和恬淡的本味,对肠胃及人身形多是有滋补的益处的。
箴言:万物皆有其味,调和胜而真味衰矣。(明·袁黄《摄生三要》)。
语译:各种各样的食物都有其特具的味道,如烹调太甚则其真味就失去太多而滋养价值就少了。
箴言:晨殆啖蔬菜,如读渊明诗,清腴有至味,舌本生华滋。 (清·朱硅《知足斋集》)。
语译:早餐吃点素菜,如同读陶渊明的田园诗一样,清淡腴素很有咏味,舌根生出津液华美滋润。
箴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春秋·《老子》)。
语译:五色太华丽可令人眼瞎,五音太刺耳可令人耳聋,五味则可使人口爽利滋润。
箴言:味众珍则胃充,胃充则中大鞔①,中大鞔而气不达。 (战国·《吕氏春秋》)。
注释:
①鞔:音men,读满通懑,闷胀。
语译:因有众多的山珍海味而使胃胀得饱饱的,胃饱胀则上腹闷胀不适,腹懑胀就可使气血不通畅而发病。
箴言:人当病愈后,胃气必虚,固不可恣情口吻,尤不可小心太过,绝口不沾肉味。(明·裴一中《言医》)。
语译:人当其病初好后,脾胃之气必然虚弱,固然不可放肆乱吃以饱口福,但尤其不可小心谨慎太过头,以致连点肉味都不敢尝了。
箴言:食服常温,一体皆春。(明·蔡清《蔡文庄集·密箴》)。
语译:饮食和衣着经常保持温暖,则人一身都觉得如生活在春天一样。
箴言: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晋·葛洪《枕上记》)。
语译:进食以后宜缓步行走百步,并常以手掌摩抚脐腹之处,可助消化吸收。
箴言:人食毕,当行步踌躇有所修为快也。(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语译:人于吃完饮食后,宜当缓步行走如有所修练一样,常可使人感到爽快。
箴言:食后徐徐行百步,两手摩胁并腹肚,须臾转手摩肾堂,谓之运动水与土。(梁·陶弘景《陶真人卫生歌》)
语译:饮食后缓步行走数百步,两手交相抚摩双胁和腹部肚脐处,尔后再反手摩擦肾俞穴位,这就叫做同时运动了脾土和肾水,可助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
箴言:暮食毕,行五里许乃卧,令人除病。(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语译:吃完晚餐后,宜缓缓步行5里后再安卧,可减除疾病。
箴言:食后徐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夜半灵根①灌清水,丹田②浊气切须呵。(唐·孙思邈《孙真人卫生歌》)。
注释:
①灵根:道家称舌为“灵根”。
②丹田:有上、下丹田之分、上丹田在眉间后深处,下丹田在脐下三寸处。此指下丹田。
语译:饭后宜缓行百多步,手摩脐腹可助食物消化,夜半时舌头可分泌津液,此时丹田的浊气应大口呵出。此种去浊留清法有助于健康长寿。
箴言:仰面仍呵三四呵,自然食毒气消磨,醉眠饱卧俱无益,渴饮饥餐戒犹多。(梁·陶弘景《陶真人卫生录》)。
语译:食后仰面向上大口呵气三、四口,以利人胃食物将腐的热气呵出使毒气外散。喝醉了酒即睡,食物饱肚后即卧,都对身体无益,渴时狂饮,饥时饱餐其为害更大。
箴言:饱食即卧生百病,不消成积聚也。(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语译:吃饱了饭菜马上就睡常易生病,因食物难消化而演为积聚包块诸病。
箴言:食毕漱口,食后啜杯茶,食讫以手摩面,食后行百步,食饱摩腹,仰而呵气。(明·周履靖《夷门广牍》)。
语译:饭后漱口,食后喝杯茶,并以手摩面。食后宜缓行百步,饱食后宜摩腹,并仰面呵气。此有利健康。
箴言:食了尤忌仰卧,多成气痞兼头风。(唐·刘祠《混俗颐生录》)。
语译:进餐后尤不宜即仰身睡觉,这多可引起气的郁滞形成肿块并兼发头风作痛。
箴言:饱食不得坐与卧,欲得行步务作以散之。不尔,使人得积聚不消之疾,及手足痹蹶①,面目黧②皱,必损年寿也。(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注释:
①痹蹶:指手足气血阻滞不通,萎弱无力而不温热的症候。
②黧:音li2。指皮肤淡黑或黄褐、形状大小不一,枯暗无光泽、境界清楚的色斑。
语译:刚饱餐后不宜静坐或躺卧,须缓步行走、双手轻轻摆动以驱散积食之滞气。如不这样做,就可使人患肠胃积聚不消的毛病,及手足软弱无力而发凉,脸面皮肤黑褐起皱等症,久之亦可早年夭寿。
箴言:食饱不宜急行。(宋·陈直《寿亲养老新书》)。
语译:刚饮食过饱后不可急步行走,更不可跑步。
箴言: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唐·孙思邈《备急千金方》)。
语译:如患病需治疗时,宜先用饮食治疗,如食疗未治好,乃可再用药疗为佳。
箴言:生平爱食之物即可养生,不必再查本草。(隋·李渔《笠翁文集》)。
语译:一个人生平最喜欢吃的那些食物,就可以养生治病,也不必再去查阅药书了。
箴言:人资食以为养,故凡有疾,当先以食疗之。盖食能排邪而保冲气也。食疗不已,然后命药者,其不得已而用之欤!(宋·赵佶等《圣济总录》)。
语译:人是靠食物来养生保健的,故凡人患病,应当先以饮食治疗,因为饮食具有排除病邪和保护人体冲和之气的效用。如有病用食疗不能治好,那当然须考虑用药来治了。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箴言: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
语译:要保健养生当然应用饮食补养,治疗疾病当然要用药物攻邪。
箴言: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在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唐·孙思邈《备急干金要方》)。
语译:不知道饮食宜忌的人,就不足以谈健康长寿。不了解药物禁忌的人,就不能驱除病患。
箴言:服食药物者,因血以益血,而血垂竭者则难益也。(晋·葛洪《抱朴子》)。
语译:靠吃药来治病的,是因为靠人血来补益其血,而当人体血气即将衰竭之时,靠药物也就难补益血气了。
箴言:凡人年四十已下,不宜全食补丸散,为阴气尚未足,阳气尚盛之故也,特宜慎之。(宋·张君房《云笈七签》)。
语译:四十岁以下的人,不适宜多服食补丸补药,这是因为他们阴气尚不充足,阳气正尚充盛的时候,全补对之有害,故须慎重。
箴言:气血资于药食,药食非即气血。 (清·唐甄《潜书,自明》)。
语译:人的气血依靠食物,药物滋养和提供,但食物、药物本身并不等于气血。
评述:此句提示,药食虽资气血,但必须在人特定的年岁、体质、病情和药食的品类、用量、调剂的合宜情况下,才能滋生、润养气血,如用之不当,反而有害。
箴言: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药能怡神养性,以资四气①故为人子者,不可不知此二事。(唐·孙思邈《千金翼方》)。
注释:
①四气:意指心、肾、肝、肺四脏真气。
语译:饮食有助于排除病邪,使脏腑平安健康;药物能够怡抚神气养冶性命,并资生五脏六腑之气。故作为祖辈父母的子孙不可不知饮食和药物对人健康长寿的重要意义。
箴言:病在筋,无食酸;病在气,无食辛;病在骨,无食咸,病在血,无食苦;病在肉,无食甘。(战国·《黄帝内经·灵枢》)。
语译:筋有病应少食酸味,气有病宜少食辛辣,骨有病应少食咸盐,血有病宜少吃苦味,肌肉有病应少食甘甜。
评述:此句系依据中医五行生克制化规律而推定:如肝主筋,其味酸,故筋病应禁酸以免其病加重……其他依此类推。此有其或然性,但也因天时、地利、人因而有可能出现偶然现象。总之,饮食五味宜忌还宜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箴言: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禽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战国·《黄帝内经·素问》)。
语译:对症的药物可攻减病邪,五谷的饮食可滋养脏腑,多类瓜果可助滋养,多类禽兽肉对人体有益,多样菜蔬可补充人体养料,只要是气味相合而适当进食这些食物,多能补益身心的精气神气。
箴言:凡人有虚损之病,及早为之补益,庶有延龄之望。(宋·严用和《济生方·补益》)。
语译:当人患了虚亏耗损的疾病时,及早为之进行相应的补益,多可有延年益寿效果。
箴言:以人补人,以血补血。早晚需之,此返老还童,却病延年最好妙法也。(明·倪士奇《两都医案》)。
语译:因人体之虚而用固精、益气、适时、静心、导引诸法以补益,因气血之衰而以补血药食滋助益血。早晚适当选用,这就是使人返老还童,祛病益寿的最妙最好的方法。
箴言:是以治病用药力,惟在食治将息,得力大半。于药有益,所以病者,务在将息节慎,节慎之治,可以长生。 (明·朱楠《普济方》)。
语译:故当治病希用药力生效,其大半有益的功劳,端在于饮食、方药、生活起居的配合洽当,因这些对发挥药效是有助益的。所以病人在治病时,务必使其生活起居、静心劳逸得到洽宜的节制和谨慎,这种节慎的治法,可以却病延年。
箴言:饮食得宜,是为药饵之助,失宜则反与药饵为仇。(清·章穆《饮食辨录》)。
语译:治病时,饮食调理得当,可助增药物的功效;如饮食配合失宜,则反可削弱药饵应发挥的作用。
箴言:药为治病而设,非养生之物也。(清·王士雄《潜斋医学丛书·言医》)。
语译:药物是用来治病的,并不是用来养生延寿的。
箴言:药虽有利,害亦随之,不可轻服,切嘱。 (清·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
语译:药虽然对治病有利,但用之不当,害处也随之而来,故不可轻易服药。切记!
箴言:古人治病之方,和以醴泉,润以元气。药不辛不苦,甘甜多味,常能服之,津液五脏,系之在肺,终身无患。 (明·高濂《遵生八笺》)。
语译:古医治病的方药,多以甘甜药甘甜水以滋润元气,药物既不辛辣也不苦涩,而是甘甜多滋味,故常用此类药进服,可使脏腑获津液滋润,尤其可使肺宣降清肃的功能正常发挥,可使人终生患病减少。
箴言:若以强者而滋养得宜,岂不更寿?弱者而饮食不佳,岂不更夭?(明·张景岳《景岳全书》)。
语译:身体强壮的人如滋养得法,则可更能延年益寿,身体虚弱者而饮食不当,则将更使夭寿。
箴言:食补不如精补,精补不如神补。节饮食,惜精神,用药得宜,病有不痊焉者寡矣。(清·程国彭《医学心悟》)。
语译:饮食补养不如精气补养,精气补养不如心神补养。只要做到节制饮食,爱惜精气心神,用药适宜,则人的病体就会没有几个不好的。
评述:此句的主要意义在于提示:养生宜作到俱收并蓄,不可依赖一种措施,如食养、固精、静心、用药、导引、将息等均不可偏废。这一认识应是唯物辨证法的初阶。
箴言:耳鸣宜须补肾,目暗必须治肝。节饮自然脾健,少思必定神安。(宋·温革·《琐碎录》)。
语译:耳鸣多发的人宜重在补肾,眼视物昏暗的人必须治肝,一贯节制饮食自然脾胃康健,少有思虑的人必定心安理得。
箴言:余现在调养之法,饭必精凿,蔬菜以肉汤煮之,鸡、鸭、鱼、羊、豕炖得极烂,又多办酱、腌菜之属,以为天下之至味,大补莫过于此。(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家书》)。
语译:我现在的饮食调养法是:饭必精细爽口,蔬菜用肉汤来煮,鸡鸭鱼羊猪肉等都要炖得很烂,饭时又加一些酱味,腌菜等佐餐,我以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美味,吃了对身体亟有补益。
箴言:谷菽①菜果,自然中和之味,有食人补阴之功。(金·朱震亨《格致余论》)。
注释:
①菽:音shu,读叔,豆类总称。
语译:五谷、豆类、蔬菜、果瓜,各有其特有的自然平和的气味和营养,作为饮食皆具有补阴滋养的功效。
箴言:莲实粉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夕服轻身延年。 (宋·蒲处厚《保坐要录》)。
语译:莲子研粉煮食可健脾胃补中气,养心神、益元气,还可祛除多种病证,夜间服用,久之可使身体轻爽、延年益寿。
箴言:栗子粉主厚肠胃,补肾气。(宋·蒲处厚《保生要录》)。
语译:以板栗粉作饮食,可增强肠胃功能,补肾而固精。
箴言:凡人春服小续命汤①五剂及诸补散各一剂,夏大热则服肾沥汤②三剂,秋服黄芪等③丸一两剂,冬服药酒两三剂,立春日则止。此法终身常尔,则百病不生矣。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注释:
①小续命汤:此为中医祛风代表方,因风为百病之长,故选此六经中风通剂。药物组成为:防风、桂枝、麻黄、杏仁、川芎、白芍、人参、甘草、防己、黄芩、附子,另加姜枣人煎。
②肾沥汤:多家方剂书中载有不下30首同名异药的本方,多以羊或猪肾为主药,可“补诸不足”,主治“五劳”、“六极”、“八风”、“十二痹”。
③黄芪等丸:指黄芪丸、黄芪建中丸、黄芪五物丸等健脾益气药效的汤(丸)。
语译:一般说来,中壮年人以上可于春季服小续命汤五剂和各种补散一剂,夏季最热时服肾沥汤三剂,秋季服用黄芪丸或黄芪建中丸等一至两剂,冬季服用相宜的药酒两、三剂,直至立春那天即停服。如果依此法坚持服用,就多可长年百病不生。
评述:这一节所言及的四季养生防病药疗法,虽唐代名医孙思邈言之凿凿,但因人的体质有先后天的禀赋不同,年岁有老壮之别,生活有丰俭之分,天时有寒热之异,故很难一概如法坚持,其间利弊还有待养生者本人的慎察。最好于用上药前宜先征询专业医家的建议。个人以为切不可盲目以身试药。
箴言:葡萄作浆,虽是常术,且补益功优,主筋骨湿痹、益气力、强志,令人肥健,久服轻身、不老延年。(宋·蒲处厚《保生要录》)。
语译:常人饮葡萄浆酒已成习惯,对人很能补益,还可治筋骨寒湿作痛麻木,增强气力,提高记忆力和智慧,并可延年益寿。
箴言:藕煮食最益人,同蜜食令人腹脏肥,不生诸虫。(明·黄承昊《折肱漫录》)。
语译:能经常煮食池藕最有补益,如能与蜜同煮食更加健壮腹内脏器,使肠内的寄生虫不能生长。
箴言:一升①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丁香沉香各半两,四两茴香一处捣。煎也好,煮也好,修合此药胜如宝。每日清晨饮一杯,一世容颜长不老。(宋·沈括《苏沈良方》)。
注释:
①句中的升、斤、两均为旧制,可换算后酌情份量使用。句中的“草”疑指“甘草”。
语译:用适量的生姜、大枣、白盐、甘草、丁香、沉香、茴香共捣细。或煎或煮成的药汁胜过珍宝。每天清早饮它一杯,久之能使人的容颜焕发如稚童,很难衰老。
箴言:时气烦渴,生藕汁一盏,生蜜一合、和匀、细服。(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
语译:遇到时令燥热之气以致心烦口渴的人,可取藕捣汁喝饮一大杯(与生蜜一合已和匀的),每次细口啜饮为佳。
箴言:食蟹中毒,生藕汁饮之。(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
语译:食蟹不慎中毒的人,可即饮生藕捣汁解毒。
箴言:粳米甘平,宜煮粥食。(金·张中和《儒门事亲》)。
语译:晚稻米性味淡甜平和,最宜煮粥食饮,对人有益。
箴言: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①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宋·陆游《食粥》)。
注释:
①宛丘:宋代文人张来著《宛丘集》)内收食粥长寿法,陆游因而名此为“宛丘”。
语译:现在的人个个都在学长生不老,却不知长寿方法就在眼前,我读知“宛丘集”中的长寿法,只要天天喝粥就可以了。真是好平易的方法。
箴言: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明·李梃《医学入门》)。
语译:清晨起床后喝一碗米粥,可以去陈涤垢而出新,疏利膈脾而养胃,能生津液,使人整日感清爽舒畅,对人补益不小。
箴言: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清·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
语译:喝米粥实为人世间首屈一指的补人食物。
箴言:服药千朝,不如独宿一宵;饮酒一斛,不如饱食一粥。 (明·胡文焕《类修要诀》)。
语译:吃一千天的药,比不上独卧一晚;喝酒千斗,不如喝下一餐粥。
箴言:贫人患虚证,以浓米饮代参汤,每收奇绩。(清·王世雄《随意居·饮食谱》)。
语译:少钱的人得了虚损病,可以浓稠的米粥代替人参汤而喝之,每可收补虚的神效。
箴言:粥能益人,老年尤宜。煮粥用新米,香甘快胃。(清·曹庭栋《老老恒言》)。
语译:米粥能补益人,老年更好。……用新米煮粥,味香甜使胃清快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