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前
【性味】辛、苦、微温。
【功用】宣肺降气,化痰止嗽:用于感冒之咳嗽、气喘痰多或喉中痰鸣,常配紫菀、半夏。本品不仅用于寒嗽,也可治热嗽。
【用法】3~10克。
桔梗
【性味】苦、辛、微温。
【功用】(1)宣肺祛痰:用于外感之咳嗽、咯痰不爽。本品辛温不燥,治实证咳嗽不论属寒属热,皆可应用。
(2)排脓消痈:用于肺化脓症之咳吐脓痰,常配芦根、桃仁、冬瓜仁、生薏仁。配甘草、山甲片、皂角刺治疗痈疮不溃,有托脓外出之效。
(3)利咽止痛:用于咽喉
前胡
【性味】苦、辛、微寒。
【功用】散风清热,宣肺化痰:用于外感风热之咳嗽、痰稠、喘满,配牛蒡子、桔梗治风热咳嗽;配桑皮、瓜萎治痰热咳喘。
【用法】6~10克。
紫菀
【性味】苦、辛、微温。
【功用】润肺化痰止咳:用于外感咳嗽、咯痰不爽,及肺虚久咳、痰中带血。治疗慢性咳嗽常与款冬花配伍。外感、内伤之咳嗽均可配伍应用。
【用法】5~10克。一般多蜜炙用。
款冬花(冬花)
【性味】辛、温。
【功用】止咳化痰:用于咳嗽痰多、咯吐脓血。紫菀配冬花止咳力强,治外感咳嗽宜与解表宣肺药配用。
【用法】5~10克。多炙用。
百部
【性味】甘、苦、微温。
【功用】(1)润肺止咳:用于新久咳嗽,如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及肺结核等。配麻黄、杏仁治小儿风寒咳喘;配紫菀、贝母、寒水石治小儿肺热咳嗽。
(2)灭虱杀虫:用于头虱、体虱。浓煎灌肠治蛲虫。
【用法】5~10克。止咳多蜜炙;杀虫可生用。
楷杷叶
【性味】苦、平。
【功用】(1)清肺化痰:用于肺热咳嗽、咯痰不爽及慢性支管炎久咳不止。
(2)降气和胃:用于胃热呕吐,常配代赭石、旋复花。
【用法】10~15克。清热宜生用;蜜炙能增强润肺止咳之效。
马兜铃
【性味】苦、微辛、寒。
【功用】清肺降气,止咳平喘:用于肺热咳喘,可配桑白皮、贝母。亦用于肺阴虚有热之咳喘,可配阿胶。
【用法】3~10克。
桑白皮(桑皮)
【性味】甘、寒。
【功用】(1)泻肺平喘:用于肺热咳喘。
(2)行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10~15克。
葶苈子
【性味】辛、苦、大寒。
【功用】(1)泻肺平喘:用于肺经邪实之喘咳痰多,常配莱菔子,白芥子。
(2)利水消肿:用于实证水肿,胸腹腔积液、小便不利,常配二丑、防己。
【用法】3~10克。本品泻利伤正,体虚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