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
【性味】辛、温。
【功用】(1)散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盛引起的前额头痛、牙痛、眉棱骨痛,常配羌活、防风。并用于寒湿内盛、脘腹作痛,带下清稀。
(2)芳香通窍:用于鼻炎、鼻窦炎、常配苍耳、辛荑、薄荷。
(3)消肿排脓:用于疮疡肿痛,常配瓜蒌、贝母。
【用法】3~10克。本品
藁本
【性味】辛、温。
【功用】散风寒,止头痛:用于外感风寒之头顶痛,可配白芷。
【用法】3~10克。
细辛
【性味】辛、温。
【功用】(1)发散风寒:用于风寒感冒或风寒所致的头痛,可配麻黄、藁本。
(2)温经止痛:用于寒邪入络之肌肉关节痛。
(3)温化寒痰:用于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气管炎。
(4)宜通肺窍:用于鼻炎、鼻窦炎。
【用法】2~5克。用量不宜过大。
苍耳子
【性味】辛、微苦、温。
【功用】(1)通肺窍:用于鼻炎、鼻窦炎,常配辛荑、白芷、薄荷。
(2)祛风湿:用于皮肤痒疹(如荨麻疹)、风湿痛。
【用法】3~10克。
辛荑
【性味】辛、温。
【功用】通肺窍:本品为治疗鼻塞不通的专药,用于鼻炎、鼻窦炎,常配苍耳子。
【用法】3~10克。
生姜
【性味】辛、温。
【功用】(1)发汗解表:用于风寒感冒。配大枣能调和营卫。
(2)温胃止呕:用于胃寒腹痛呕吐,常配半夏。
(3)解毒:解生半夏、生南星以及鱼蟹毒。
【用法】3~10克,或三片。生用发散力强;煨用偏于温中。
香薷
【性味】辛、微温。
【功用】祛暑化湿,发汗解表:用于夏季感冒。配藿香、扁豆治夏季受凉引起的恶寒、发热无汗、腹痛、吐泻等症。亦可用于水肿。
【用法】3~10克。
柴胡
【性味】苦、微寒。
【功用】(1)解表退热:用于寒热往来,常配黄芩。用于疟疾,常配草果、常山。
(2)疏肝解郁:用于肝郁引起的胁痛(如肝、胆疾患)或月经不调,常配当归、白芍。
(3)升提中气:用于气虚下陷之证,如子宫脱垂,脱肛等,常配黄芪、升麻。
【用法】3~10克。
{
葛根
【性味】辛、甘、平。
【功用】(1)发汗解热:用于外感风热之项背发紧疼痛。
(2)生津止渴:用于热病口渴,常配天花粉、芦根。
(3)透疹,止泻:用于麻疹不透及腹泻、痢疾。配升麻透疹。配黄芩、黄连等治腹泻、痢疾。
【用法】10~20克。
桑叶
【性味】苦、微寒。
【功用】(1)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及目赤肿痛,常配菊花。
(2)清肝明目:用于风火目疾(如急性结膜炎)。配黑芝麻名桑麻丸,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视物昏花。
【用法】5~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