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皮(桑皮)
【性味】甘、寒。
【功用】(1)泻肺平喘:用于肺热咳喘。
(2)行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10~15克。
葶苈子
【性味】辛、苦、大寒。
【功用】(1)泻肺平喘:用于肺经邪实之喘咳痰多,常配莱菔子,白芥子。
(2)利水消肿:用于实证水肿,胸腹腔积液、小便不利,常配二丑、防己。
【用法】3~10克。本品泻利伤正,体虚者慎用。
海蛤壳
【性味】咸、寒。
【功用】清肺化痰:用于肺热痰粘之咳喘、咯痰不爽及瘰疬痰核。清肺化痰常与青黛配伍名黛蛤散。
【用法】10~15克五钱。宜研粉包煎。
木蝴蝶(玉蝴蝶、千张纸)
【性味】苦、寒。
【功用】清肺止咳,开音利咽:用于风热咳嗽、咽痛音哑。治干咳不止常配夏枯草。
【用法】1~3克。
石膏
【性味】辛、甘、寒。
【功用】清肺热、泻胃火,除烦止渴:用于高热、口渴、烦躁,肺热咳喘及胃火引起的头痛、牙痛。治肺热咳喘常配麻黄、杏仁;清肺胃热常配知母。
【用法】15~60克。多生用。须打碎先煎。
寒水石
【性味】辛、咸、寒。
【功用】与石膏相似。多用于小儿热性病,如小儿高热,常配青黛。
【用法】10~15克。多生用。
知母
【性味】苦、寒。
【功用】(1)清热泻火:用于高热烦渴,常配生石膏;用于肺热咳嗽,常配贝母。
(2)滋阴降火:用于阴虚之发热、盗汗,常配黄柏、地黄。
【用法】6~12克。
决明子(草决明)
【性味】甘、苦、微寒。
【功用】(1)清肝明目:本品为眼科常用药,用于肝胆郁热所致的目赤肿痛、怕光流泪。配菊花、黄芩治急性结膜炎;配菊花、夏枯草用于高血压,也可单味服用。
(2)散风清热:用于风热或肝火上升之头痛。
【用法】10~15克。能润肠通便,大便泄泻者忌
谷精草
【性味】甘、平。
【功用】散风热,清头目:用于风热头痛及肝热眼病,如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等。
【用法】6~10克。
密蒙花
【性味】甘、微寒。
【功用】清肝明目:本品为眼科专用药,用于血虚肝热之眼病,常配枸杞子、菟丝子。治肝经实热之眼病则常配青葙子、菊花等。
【用法】6~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