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易筋经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健身养生方法,在我国传统功法和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有着较的影响,经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编创后的功法在社会试行推广以来,深受群众欢迎好地推广普及健身气功功法,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健身气功·易筋经的习练要领。
一、
气功的功法种类繁多。但在锻炼时不管哪一种功法,都有共同遵循的基本要求,即称为练功要领。掌握了练功要领,才能提高练功质量,少走弯路,减少一些练功中的不良反应,使练功能沿着正确轨道顺利前进,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练功要领主要有以下几项:
1、松静自然
松与静是在练功过
放松、入静与自然,是气功锻炼过程中的最基本要求。不论何种功法,练功的哪个阶段都必须符合这一基本准则。一般说来,在练功过程中,松静自然看起来很简单,但真正悟解和做到,却要下一番功夫。
松是指整个身体和精神放松。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之中,在觉醒的时候受种种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精神和身体
“意”是指练功中意念的运用,“感”是指练功时产生的各种感觉。
在练功中会出现各种感觉,这种感觉有局部的胀、痒、冷、热。酸、麻,有全身的轻、飘、深、沉,甚至有一定路线上的暖流感觉。有些人练功中出现这些感觉很高兴,认为这是练出成效的唯一标志,把注意力和兴趣都集中在这些感觉上,意念跟
动静结合,一方面是指在练功方式上强调静功与动功的密切结合,另一方面是指在练动功时要掌握“动中有静”,在练静功时要体会“静中有动”。动,指形体外部和体内“气息”(感觉)的运动,前者可视为“外动”,而后者可视为“内动”。静,指形体与精神的宁静,前者可视为“外静”,后者可视为“内静”。
关于虚实的概念,在中医八纲辩证中是指正气与邪气的比较,正气不足为虚,邪气有余为实。这里论及练功中的虚实,与八纲辩证中的虚实完全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
所谓“上虚”,是指身体上部(脐以上)轻松虚灵;“下实”,是指身体下部(脐以下)充实有力。不论练静功或动功,都应保持“上虚下实”
练与养是练功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气功锻炼中既要重视“练”,更要重视“养”。
“练”,是指在练功时,有意识地调整身体,摆好姿势,放松身体,调整呼吸,集中注意力,排除杂念等一系列的过程。
“养”,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经过上述一系列有意识地锻炼以后,所出现的身体轻松舒适、呼吸柔
练功前
1、要作好练功的思想准备,使情绪安定下来。
2、练功的周围环境要保持安静。
3、练功时,光线要调整好,不可光线太强,避免刺激双目。空气要流通,但须避免直接吹风。
4、如有较明显的局部疼痛不适等症状影响练功进行,可先采取一些对症治疗措施,使症状缓解
1.忌气恼、烦躁
许多病都是由生气、恼怒、烦躁引起,因为情志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久之会产生病理状态。练功者如不忌气恼、烦躁,有可能多年练功而毁于一旦。
2.减少房事
人身三宝是精、气、神,练功使精、气、神旺盛,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练功人如果不节欲、房事多,必然耗
跑步可以用速度来衡量运动水平,球类活动有其相应的规则,那么,练气功是否也有一个能够评价其锻炼水平的标准呢?
气功功能态为人体十大功能态之一,是用来评价气功锻炼质量的一个综合性标准。气功是一种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气功的种种作用,都是建立在自觉锻炼的基础上。因此,练功时间的长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