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青,又名女贞、蜡树,是我国传统观赏名花。晋代苏彦《女贞颂》云:“女贞之树,一名冬生;冬霜葱翠,振柯凌风。”历代文人常籍之抒情言志,使女贞颇负盛名,民间还流传着关于女贞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贞子的姑娘,心地善良,夫婿征战沙场,多年杳无音信。后来传闻已在战乱之中牺牲。贞子昏
使君子既是南国艳花,又是儿科良药。关于使君子入药有这样一则故事。
据北宋初期《开宝本草》记载,州郡长官在当时被称为使君。当时,潘州有位郭使君,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且颇通医术,甚为民众所爱戴。
话说他初来潘州不久,下访民情,遇上一农家小儿患病,乡里医生久治不愈,郭使君得知,遂前往诊视
蝙蝠就是我们所说的“天鼠”、“飞鼠”,它寄栖于建筑物的隙缝或树洞之中,白昼停息,夜间活动。蝙蝠可入药治病,其干燥烘便,中医把它叫做“夜明砂”。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美好的名字呢?不妨听听下面的故事。
相传在洛阳山寨,住着相依为命的母子俩,他们生活清贫,茅屋低矮潮湿,房内漆黑昏暗,因而蝙蝠出
石菖蒲系天南星科多年草本,主要产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日本和印度亦有分布。它适应性较强,毋需特殊管理,只要保持湿润就可生长健旺。它植株低矮,叶丛常绿光亮,花香四溢,是较为理想的地被植物。所以,许多城市园林广为种植,或盆栽,或作花坛,这正好又给我们提供了治病良药。
相传鄂东某地有个穷书生,
在藻湿地,青石岩,墙脚下,水井边……到处都有绿茵茵的青苔草,随处都有毛润润的青苔绒,它把山山水水装点得碧似翡翠,绿似地毯,历来为文人默客所歌咏。
相传东汉末年,有个采桑女,被黄蜂螫伤,蜂毒使她脸部红肿,适逢华佗路经此地,便找华佗医治。华佗诊视后,行药解毒却无疗效,华佗无奈,查找前人医籍
桑寄生又名寄生草、寄生树等,系桑寄生科常绿小灌木,关于它入药治病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呢。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财主,儿子患有风湿病好几年了,每逢阴湿寒冷天气,便腰酸膝疼,行动不便。听说南山有的药农会治风湿病,财主便派小长工前去求医。药农下药多次,但效果不佳。
这年冬天,财主的儿子又患风
槲树乃壳斗科落叶乔木,分布在全国大部地区,其叶、皮、种子均可供药用。蒲松龄的诗描写秋天山村景色,颇有情趣。你瞧,槲叶开始调零,树枝弯曲盘旋,为装点山村,槲树草木都有感情,花朵自动开放。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出身贫寒,又困于场屋,自幼聪慧过人,本图“他日勋名上麟阁”,怎奈科场黑暗屡试不第,生
茜草是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既可用来染色,其根、茎叶又均可入药治病。纪晓岗的诗记载了新疆伊梨塔城一带用茜草治疗“八蜡虫”之事,说明新疆人民已经认识了茜草的药用价值。其实,我国古人人对茜草的药用功效早有记载,《名医别录》《伤寒类要》《圣济总不》等,均有记载。
据史书记载,刘细君是中国历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千家万户裹粽子,划龙舟;屋檐房门还插艾驱邪。南朝梁农懔在《荆楚岁记》中记载:“端午采艾,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其实,艾并不能斩妖驱魔,但艾可入药。据史书记载,公元1260年冬,元代征南元帅忒木儿统领十万大军,在扬州城外安营扎寨,犒劳三军,准一举夺下扬州
茯苓又叫茯菟,为多孔菌科植物,是人们颇为熟悉的滋补佳品。茯苓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700在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就把它列为上品;宋代《图经本草》也有关于茯苓酥的记载。苏颂《集仙方》内集古代茯苓食品之大成,有关此方面的论述颇多。明清时代,茯苓作为高贵滋补食品更为世人所珍爱。据说,慈禧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