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候特征】
热毒瘀结,血败肉腐成痈所引起的肺痈症状,如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至脓血相兼等,是肺痛的征候特征。本病发病多急,常突然出现恶寒或寒战,高热,午后热甚,咳嗽胸痛,咯吐粘浊痰,经过旬日左右,痰量增多,咯痰如脓,有腥臭味,或脓血相兼,甚则咯血量多,随着脓血的大量排出,身热下降,症状减轻,病情有所好转,经数周逐渐恢复。如脓毒不净,持续咳嗽,咯吐脓血臭痰,低烧,出汗,形体消瘦者,则可转入慢性。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数实。恢复阶段,多见气阴两虚,故舌质红或淡红,脉细或细数无力为多见。
【病因病机】
本病由感受外邪,内犯于肺,或痰热素盛,蒸灼肺脏,以致热变血瘀,蕴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
1.感受外邪 多为风热外邪自口鼻或皮毛侵犯于肺,或因风寒袭肺,未得及时表散,内蕴不解,郁而化热,肺受邪热熏灼而成。
2.痰热素盛 平素嗜酒太过或嗜食辛辣厚味,酿湿蒸痰化热,熏灼于肺;或肺脏宿有痰热,或他脏痰浊瘀结日久,上干于肺,形成肺痈。若宿有痰热蕴肺,复加外感风热,内外合邪,则更易引发本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肺痈》曾指出“此症系肺脏蓄热,复伤风邪,郁久成痈”。
3.劳累过度,正气虚弱,则卫外不固,外邪易乘虚侵袭,是致病的重要内因。
本病病位在肺,病理性质属实、属热。因邪热郁肺,蒸液成痰,邪阻肺络,血滞为瘀,而致痰热与瘀血互结,蕴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肺损络伤,脓疡溃破外泄,其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主要在于热变血瘀。
本病的病理演变过程,可以随着病情的发展,邪正的消长,表现为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等不同阶段。
1.初期,因风热(寒)之邪侵犯卫表,内郁于肺,或内外合邪,肺卫同病,蓄热内蒸,热伤肺气,肺失清肃,出现恶寒、发热、咳嗽等肺卫表征。
2.成痈期,为邪热犯肺,蒸液成痰,气分热毒浸淫及血,热伤血脉,血为之凝滞,热空血瘀,蕴酿成痈,表现高热、寒颤、咳嗽、气急、胸痛等痰瘀热毒蕴肺的征候。
3.溃脓期,为痰热与瘀血壅阻肺络、肉腐血败化脓,肺损络伤,脓疡溃破,排出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痰。
4.恢复期,为脏病内溃外泄之后,邪毒渐尽,病情趋向好转,但因肺体损伤,故可见邪去正虚,阴伤气耗的病理过程,继则正气逐渐恢复,痈疡渐告愈合。若溃后脓毒不尽,邪恋正虚,每致迁延反复,日久不愈,病势时轻时重,而转为慢性。
【诊断】
1.发病多急,常突然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咯吐大量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
2.脓血浊痰吐入水中,沉者是痈脓,浮者是痰;口啖生黄豆或生豆汁不觉有腥味者,便为肺痈。此外,慢性病变还可见“爪甲紫而带弯”,指端呈鼓槌样。
3.胸部X线摄片,肺部可见大片浓密炎症阴影或透亮区及液平面。
4.支气管碘油造影、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有助于肺痈的诊断。
【鉴别诊断】
肺痈须着重与下列病证鉴别:
1.风温 风温初起以发热、咳嗽、烦渴或伴气急胸痛为特征,与肺痈初期颇难鉴别。但风温经正确及时治疗,一般邪在气分即解,多在1周内身热下降,病情向愈。如病经1周,身热不退或更盛,或退而复升,咯吐浊痰,喉中腥味明显,应考虑有肺痈的可能。
2.肺脏其他疾患表现之痰热蕴肺证 亦可见发热、咳嗽、胸痛、咯痰带血等症状。但其多为气分邪热伤及血络,病情较轻,属痰热蕴肺证,常咯吐黄稠浓痰,痰量多,夹有血丝或咯鲜血;肺痈则为瘀热蕴结成痈酿脓溃破,病情较重,可见咯吐大量腥臭脓血浊痰。
【辨证要点】
1.掌握病性 本病为热毒瘀结于肺,成痈酿脓,故发病急,病程短,属于邪盛证实。临床以实热证候为主要表现。
2.辨别病期 根据病程的先后不同阶段和临床表现,辨证可分为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以作为分证的依据。
【治疗原则】
清热散结,解毒排脓以祛邪,是治疗肺痈的基本原则。针对不同病期,分别采取相应治法。如初期以清肺散邪;成痈期,清热解毒,化瘀消痈;溃脓期,应排脓解毒;恢复期,阴伤气耗者养阴益气,若久病邪恋正虚者,当扶正祛邪。在肺痈治疗的过程中,要坚持在未成脓前应予大剂清肺消痈之品以力求消散;已成脓者当解毒排脓,按照“有脓必排”的原则,尤以排脓为首要措施;脓毒清除后,再予补虚养肺。
肺痈发病较急,邪盛证实表现突出,因此,用药切忌温热辛散,以防邪热鸱张。同时,亦不宜早投补敛之剂,以免助邪资寇,延长病程,即使见有虚象,亦当分清主次,酌情兼顾。
【辨证施治】
1.初期
症状:发热微恶寒,咳嗽,咯粘液痰或粘液脓性痰,痰量由少渐多,胸痛,咳时尤甚,呼吸不利,口干鼻燥,舌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而滑。
治法:清肺散邪。
方药:银翘散。 方中用银花、连翘、芦根、竹叶辛凉宣泄,清热解毒;配荆芥、薄荷、豆鼓助银花、连翘以辛散表邪,透热外出;桔梗、甘草、牛蒡子轻宣肺气。 若内热转甚,身热,恶寒不显,咯痰黄稠,口渴者,酌加石膏、黄芩、鱼腥草以清肺泄热;痰热蕴肺,咳甚痰多,配杏仁、浙贝母、桑白皮、冬瓜仁、枇杷叶肃肺化痰;肺气不利,胸痛,呼吸不畅者,配括栝蒌皮、郁金宽胸理气。
2.成痈期
症状:身热转甚,时时振寒,继则壮热不寒,汗出烦躁,咳嗽气急,胸满作痛,转倒不利,咳吐浊痰,呈黄绿色,自觉喉间有腥味,口干咽燥,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化瘀消痈。
方药: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千金苇茎汤以苇茎为主药,苇茎即芦根,甘寒轻浮,善清肺热,为肺痈必用之品;辅以冬瓜仁清热化痰,利湿排脓,能清上澈下,肃肺气,与主药配合则清肺宣变,涤痰排脓;桃仁活血化瘀,使瘀消痈散。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通畅则肺得肃降,桃仁润肺滑肠,与冬瓜仁配合可泻湿热从大便而解,薏苡仁甘淡微寒,上清肺热而排脓,下利肠胃而渗湿,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解。本方清热之力弱,配用如金解毒散,以黄芩、黄连、黄柏、山栀清火泻热。另可酌加蒲公英、紫花地丁、败酱草、银花、鱼腥草等以加强清热解毒消痈之力。咯痰黄稠,酌配桑白皮、栝楼、射干、海蛤壳以清化痰热;痰浊阻肺,咳而喘满,咯痰浓浊量多,不得平卧者,配葶苈子、大黄以泻肺通腑泄浊;热毒瘀结,咯脓浊痰,腥臭味甚者,可合犀黄丸以解毒化瘀。
3.溃脓期
症状:咯吐大量脓血痰,或如米粥,腥臭异常,有时咯血,胸中烦满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卧,身热,面赤,烦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数实。
治法:排脓解毒。
方药:加味桔梗汤。 方中用桔梗宣肺祛痰,排脓散结,用量宜大,若药后略有恶心亦无妨,反可助脓痰排出;苡仁、贝母、橘红化痰散结排脓;银花、甘草清热解毒;葶苈子泻肺除壅,白芨去腐逐瘀,消痈止血。另可加黄芩、鱼腥草、野荞麦根、败酱草、蒲公英等清肺解毒排脓。 咯血酌配丹皮、山栀、蒲黄、藕节、三七等凉血化瘀止血。津伤明显,口干舌燥,可加玄参、麦冬、花粉以养阴生津。如气虚不能托脓,加生黄芪托里透脓。痈脓溃泄不畅,脓液量少难出,配山甲片、皂角刺以溃痈排脓,但咯血者禁用。
4.恢复期
症状:身热渐退,咳嗽减轻,咯吐脓血渐少,臭味亦减,痰液转为清稀,精神渐振,食欲改善,或见胸胁隐痛,难以久卧,气短乏力,自汗,盗汗,低热,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咽燥,面色不华,形瘦神疲,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
方药: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
【转归预后】
本病预后与热毒的轻重,体质的强弱,诊治是否及时、得当等因素有关。凡能早期确诊,及时治疗,在初期即可截断病势的发展不致成痈;若在成痈期得到部分消散,则病情较轻,疗程较短。老人、儿童、体弱和饮酒成癖者患之,因正气虚弱或肺有郁热,须防其病情迁延不愈或发生变证。多数患者经初期。成痈期而进入溃脓期,此期为病情顺逆的转折点,其关键在于脓液能否通畅排出。凡脓得畅泄,症状轻者为顺;脓臭异常,经久不净,症状加重者为逆。溃脓阶段若发生大量咯血,应警惕血块阻塞气道,或气随血脱的危象,当按照“血证”治疗,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脓溃后流人胸腔,是为严重的恶候。此外如迁延转为慢性,有手术指征者,可请外科处理。
【预防与调摄】
本病初期,一旦确诊,应及早治疗,以截断疾病发展,多能痊愈而无后遗症状。 患者宜食用具有润肺生津化痰作用的水果和蔬菜,如橘子、生梨、枇杷、萝卜等。 忌油腻厚味及一切辛辣刺激海腥之物,如辣椒、韭菜、海虾等。严禁烟酒。<~文 章*来/源 ww《w.z]hgx~zz.cn&>
热毒瘀结,血败肉腐成痈所引起的肺痈症状,如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至脓血相兼等,是肺痛的征候特征。本病发病多急,常突然出现恶寒或寒战,高热,午后热甚,咳嗽胸痛,咯吐粘浊痰,经过旬日左右,痰量增多,咯痰如脓,有腥臭味,或脓血相兼,甚则咯血量多,随着脓血的大量排出,身热下降,症状减轻,病情有所好转,经数周逐渐恢复。如脓毒不净,持续咳嗽,咯吐脓血臭痰,低烧,出汗,形体消瘦者,则可转入慢性。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数实。恢复阶段,多见气阴两虚,故舌质红或淡红,脉细或细数无力为多见。
【病因病机】
本病由感受外邪,内犯于肺,或痰热素盛,蒸灼肺脏,以致热变血瘀,蕴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
1.感受外邪 多为风热外邪自口鼻或皮毛侵犯于肺,或因风寒袭肺,未得及时表散,内蕴不解,郁而化热,肺受邪热熏灼而成。
2.痰热素盛 平素嗜酒太过或嗜食辛辣厚味,酿湿蒸痰化热,熏灼于肺;或肺脏宿有痰热,或他脏痰浊瘀结日久,上干于肺,形成肺痈。若宿有痰热蕴肺,复加外感风热,内外合邪,则更易引发本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肺痈》曾指出“此症系肺脏蓄热,复伤风邪,郁久成痈”。
3.劳累过度,正气虚弱,则卫外不固,外邪易乘虚侵袭,是致病的重要内因。
本病病位在肺,病理性质属实、属热。因邪热郁肺,蒸液成痰,邪阻肺络,血滞为瘀,而致痰热与瘀血互结,蕴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肺损络伤,脓疡溃破外泄,其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主要在于热变血瘀。
本病的病理演变过程,可以随着病情的发展,邪正的消长,表现为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等不同阶段。
1.初期,因风热(寒)之邪侵犯卫表,内郁于肺,或内外合邪,肺卫同病,蓄热内蒸,热伤肺气,肺失清肃,出现恶寒、发热、咳嗽等肺卫表征。
2.成痈期,为邪热犯肺,蒸液成痰,气分热毒浸淫及血,热伤血脉,血为之凝滞,热空血瘀,蕴酿成痈,表现高热、寒颤、咳嗽、气急、胸痛等痰瘀热毒蕴肺的征候。
3.溃脓期,为痰热与瘀血壅阻肺络、肉腐血败化脓,肺损络伤,脓疡溃破,排出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痰。
4.恢复期,为脏病内溃外泄之后,邪毒渐尽,病情趋向好转,但因肺体损伤,故可见邪去正虚,阴伤气耗的病理过程,继则正气逐渐恢复,痈疡渐告愈合。若溃后脓毒不尽,邪恋正虚,每致迁延反复,日久不愈,病势时轻时重,而转为慢性。
【诊断】
1.发病多急,常突然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咯吐大量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
2.脓血浊痰吐入水中,沉者是痈脓,浮者是痰;口啖生黄豆或生豆汁不觉有腥味者,便为肺痈。此外,慢性病变还可见“爪甲紫而带弯”,指端呈鼓槌样。
3.胸部X线摄片,肺部可见大片浓密炎症阴影或透亮区及液平面。
4.支气管碘油造影、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有助于肺痈的诊断。
【鉴别诊断】
肺痈须着重与下列病证鉴别:
1.风温 风温初起以发热、咳嗽、烦渴或伴气急胸痛为特征,与肺痈初期颇难鉴别。但风温经正确及时治疗,一般邪在气分即解,多在1周内身热下降,病情向愈。如病经1周,身热不退或更盛,或退而复升,咯吐浊痰,喉中腥味明显,应考虑有肺痈的可能。
2.肺脏其他疾患表现之痰热蕴肺证 亦可见发热、咳嗽、胸痛、咯痰带血等症状。但其多为气分邪热伤及血络,病情较轻,属痰热蕴肺证,常咯吐黄稠浓痰,痰量多,夹有血丝或咯鲜血;肺痈则为瘀热蕴结成痈酿脓溃破,病情较重,可见咯吐大量腥臭脓血浊痰。
【辨证要点】
1.掌握病性 本病为热毒瘀结于肺,成痈酿脓,故发病急,病程短,属于邪盛证实。临床以实热证候为主要表现。
2.辨别病期 根据病程的先后不同阶段和临床表现,辨证可分为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以作为分证的依据。
【治疗原则】
清热散结,解毒排脓以祛邪,是治疗肺痈的基本原则。针对不同病期,分别采取相应治法。如初期以清肺散邪;成痈期,清热解毒,化瘀消痈;溃脓期,应排脓解毒;恢复期,阴伤气耗者养阴益气,若久病邪恋正虚者,当扶正祛邪。在肺痈治疗的过程中,要坚持在未成脓前应予大剂清肺消痈之品以力求消散;已成脓者当解毒排脓,按照“有脓必排”的原则,尤以排脓为首要措施;脓毒清除后,再予补虚养肺。
肺痈发病较急,邪盛证实表现突出,因此,用药切忌温热辛散,以防邪热鸱张。同时,亦不宜早投补敛之剂,以免助邪资寇,延长病程,即使见有虚象,亦当分清主次,酌情兼顾。
【辨证施治】
1.初期
症状:发热微恶寒,咳嗽,咯粘液痰或粘液脓性痰,痰量由少渐多,胸痛,咳时尤甚,呼吸不利,口干鼻燥,舌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而滑。
治法:清肺散邪。
方药:银翘散。 方中用银花、连翘、芦根、竹叶辛凉宣泄,清热解毒;配荆芥、薄荷、豆鼓助银花、连翘以辛散表邪,透热外出;桔梗、甘草、牛蒡子轻宣肺气。 若内热转甚,身热,恶寒不显,咯痰黄稠,口渴者,酌加石膏、黄芩、鱼腥草以清肺泄热;痰热蕴肺,咳甚痰多,配杏仁、浙贝母、桑白皮、冬瓜仁、枇杷叶肃肺化痰;肺气不利,胸痛,呼吸不畅者,配括栝蒌皮、郁金宽胸理气。
2.成痈期
症状:身热转甚,时时振寒,继则壮热不寒,汗出烦躁,咳嗽气急,胸满作痛,转倒不利,咳吐浊痰,呈黄绿色,自觉喉间有腥味,口干咽燥,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化瘀消痈。
方药: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千金苇茎汤以苇茎为主药,苇茎即芦根,甘寒轻浮,善清肺热,为肺痈必用之品;辅以冬瓜仁清热化痰,利湿排脓,能清上澈下,肃肺气,与主药配合则清肺宣变,涤痰排脓;桃仁活血化瘀,使瘀消痈散。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通畅则肺得肃降,桃仁润肺滑肠,与冬瓜仁配合可泻湿热从大便而解,薏苡仁甘淡微寒,上清肺热而排脓,下利肠胃而渗湿,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解。本方清热之力弱,配用如金解毒散,以黄芩、黄连、黄柏、山栀清火泻热。另可酌加蒲公英、紫花地丁、败酱草、银花、鱼腥草等以加强清热解毒消痈之力。咯痰黄稠,酌配桑白皮、栝楼、射干、海蛤壳以清化痰热;痰浊阻肺,咳而喘满,咯痰浓浊量多,不得平卧者,配葶苈子、大黄以泻肺通腑泄浊;热毒瘀结,咯脓浊痰,腥臭味甚者,可合犀黄丸以解毒化瘀。
3.溃脓期
症状:咯吐大量脓血痰,或如米粥,腥臭异常,有时咯血,胸中烦满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卧,身热,面赤,烦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数实。
治法:排脓解毒。
方药:加味桔梗汤。 方中用桔梗宣肺祛痰,排脓散结,用量宜大,若药后略有恶心亦无妨,反可助脓痰排出;苡仁、贝母、橘红化痰散结排脓;银花、甘草清热解毒;葶苈子泻肺除壅,白芨去腐逐瘀,消痈止血。另可加黄芩、鱼腥草、野荞麦根、败酱草、蒲公英等清肺解毒排脓。 咯血酌配丹皮、山栀、蒲黄、藕节、三七等凉血化瘀止血。津伤明显,口干舌燥,可加玄参、麦冬、花粉以养阴生津。如气虚不能托脓,加生黄芪托里透脓。痈脓溃泄不畅,脓液量少难出,配山甲片、皂角刺以溃痈排脓,但咯血者禁用。
4.恢复期
症状:身热渐退,咳嗽减轻,咯吐脓血渐少,臭味亦减,痰液转为清稀,精神渐振,食欲改善,或见胸胁隐痛,难以久卧,气短乏力,自汗,盗汗,低热,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咽燥,面色不华,形瘦神疲,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
方药: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
【转归预后】
本病预后与热毒的轻重,体质的强弱,诊治是否及时、得当等因素有关。凡能早期确诊,及时治疗,在初期即可截断病势的发展不致成痈;若在成痈期得到部分消散,则病情较轻,疗程较短。老人、儿童、体弱和饮酒成癖者患之,因正气虚弱或肺有郁热,须防其病情迁延不愈或发生变证。多数患者经初期。成痈期而进入溃脓期,此期为病情顺逆的转折点,其关键在于脓液能否通畅排出。凡脓得畅泄,症状轻者为顺;脓臭异常,经久不净,症状加重者为逆。溃脓阶段若发生大量咯血,应警惕血块阻塞气道,或气随血脱的危象,当按照“血证”治疗,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脓溃后流人胸腔,是为严重的恶候。此外如迁延转为慢性,有手术指征者,可请外科处理。
【预防与调摄】
本病初期,一旦确诊,应及早治疗,以截断疾病发展,多能痊愈而无后遗症状。 患者宜食用具有润肺生津化痰作用的水果和蔬菜,如橘子、生梨、枇杷、萝卜等。 忌油腻厚味及一切辛辣刺激海腥之物,如辣椒、韭菜、海虾等。严禁烟酒。<~文 章*来/源 ww《w.z]hgx~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