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或食入即吐者,称为“恶阻”。亦称“子病”、“病儿”、“阻病”等。《金匾要略》有用桂技汤治妊娠恶阻的记载。《诸病源候论》有“恶阻侯”专条。本病是妊娠早期最常见的征候。若仅见恶心嗜酸,择食,或晨起偶有呕吐痰诞,为妊娠早期常有的反应,一般三个月后即可逐渐消失。
【病因病机】
发生恶阻的主要机理是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常见的有脾胃虚弱与肝胃不和两种。
1.脾胃虚弱 受孕之后,经血不污,冲脉之气较盛,冲脉丽于阳明,若脾胃素虚,冲气上逆则可犯胃,胃气虚则失于和降,反随冲气上逆而作呕恶。或脾虚不适,痰湿内生,冲气挟痰湿上逆而致恶心呕吐。
2.肝胃不和 孕后阴血聚于下以养胎,阴血不足,则肝气偏旺。若素性肝旺或恚怒伤肝,则肝气愈旺,肝之经脉挟胃,肝旺侮胃,胃失和降而呕恶。
【诊断要点】
本病的诊断,首先根据病史、症状及有关检查确诊为有孕,孕后出现恶心、呕吐,懈怠嗜睡,择食嗜酸等症者,则为恶阻。若恶阻严重,米饭不下,食入即吐者,甚或呕吐苦水,并挟血丝者,则需进一步作肝功能、尿酮等有关检查,若为阳性反应,则需住院治疗,或终止妊娠。妊娠期间尚有其他原因可出现呕吐症状,如胃炎、阑尾炎等,应注意鉴别。
【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原则,以调气和中,降逆止呕为主,并宜注意饮食和情志的调节。
【辨证施治】
1.脾胃虚弱
主要证候:妊娠以后,恶心呕吐不食,口淡或呕吐清诞,神疲思睡。舌淡苔白润,脉缓滑无力。
证候分析:证由脾胃素虚,孕后血盛于下以养胎,冲脉之气上逆,胃气不降,反随逆气上冲,则呕恶不食,或食入即吐。脾胃虚弱,中阳不振,浊气不降,故呕吐清诞,口淡,神疲思睡。舌淡,苔白润,脉缓滑无力,均为脾虚胃弱之征。
治法: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名医方论》)。 方中四君子汤健脾胃,和中气,砂仁、生姜、半夏温胃降逆止呕。陈皮、木香理气行滞,大枣补脾。全方补脾胃而降逆气,使呕吐得止。
2.肝胃不和
主要证候:妊娠初期,呕吐酸水或苦水,胸满胁痛,嗳气叹息,头胀而晕,烦渴口苦。舌淡红,苔微黄,脉弦滑。
证候分析:肝气郁结,失于疏泄,肝脉挟胃贯膈,肝气上逆犯胃,则胸满呕逆。肝气不舒,则两胁胀痛,暖气叹息。肝气逆走空窍则头胀而晕。肝与胆相表里,肝气上逆,则胆火亦随之上升,胆热液泄,故呕吐酸水或苦水,烦渴口苦。舌苔微黄,脉弦滑,亦为肝胃不和之象。
治法:抑肝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苏叶黄连汤(《温热经纬》)酌加半夏、陈皮、竹茹、乌梅。 方中苏叶、陈皮和胃理气;竹茹清热止呕;黄连苦寒以降胃气;半夏降逆止呕;乌梅味酸抑肝,使肝胃得和,逆气得降,则呕自平。如呕甚伤津,舌红口干者,加沙参、石斛以养胃阴。
【病因病机】
发生恶阻的主要机理是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常见的有脾胃虚弱与肝胃不和两种。
1.脾胃虚弱 受孕之后,经血不污,冲脉之气较盛,冲脉丽于阳明,若脾胃素虚,冲气上逆则可犯胃,胃气虚则失于和降,反随冲气上逆而作呕恶。或脾虚不适,痰湿内生,冲气挟痰湿上逆而致恶心呕吐。
2.肝胃不和 孕后阴血聚于下以养胎,阴血不足,则肝气偏旺。若素性肝旺或恚怒伤肝,则肝气愈旺,肝之经脉挟胃,肝旺侮胃,胃失和降而呕恶。
【诊断要点】
本病的诊断,首先根据病史、症状及有关检查确诊为有孕,孕后出现恶心、呕吐,懈怠嗜睡,择食嗜酸等症者,则为恶阻。若恶阻严重,米饭不下,食入即吐者,甚或呕吐苦水,并挟血丝者,则需进一步作肝功能、尿酮等有关检查,若为阳性反应,则需住院治疗,或终止妊娠。妊娠期间尚有其他原因可出现呕吐症状,如胃炎、阑尾炎等,应注意鉴别。
【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原则,以调气和中,降逆止呕为主,并宜注意饮食和情志的调节。
【辨证施治】
1.脾胃虚弱
主要证候:妊娠以后,恶心呕吐不食,口淡或呕吐清诞,神疲思睡。舌淡苔白润,脉缓滑无力。
证候分析:证由脾胃素虚,孕后血盛于下以养胎,冲脉之气上逆,胃气不降,反随逆气上冲,则呕恶不食,或食入即吐。脾胃虚弱,中阳不振,浊气不降,故呕吐清诞,口淡,神疲思睡。舌淡,苔白润,脉缓滑无力,均为脾虚胃弱之征。
治法: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名医方论》)。 方中四君子汤健脾胃,和中气,砂仁、生姜、半夏温胃降逆止呕。陈皮、木香理气行滞,大枣补脾。全方补脾胃而降逆气,使呕吐得止。
2.肝胃不和
主要证候:妊娠初期,呕吐酸水或苦水,胸满胁痛,嗳气叹息,头胀而晕,烦渴口苦。舌淡红,苔微黄,脉弦滑。
证候分析:肝气郁结,失于疏泄,肝脉挟胃贯膈,肝气上逆犯胃,则胸满呕逆。肝气不舒,则两胁胀痛,暖气叹息。肝气逆走空窍则头胀而晕。肝与胆相表里,肝气上逆,则胆火亦随之上升,胆热液泄,故呕吐酸水或苦水,烦渴口苦。舌苔微黄,脉弦滑,亦为肝胃不和之象。
治法:抑肝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苏叶黄连汤(《温热经纬》)酌加半夏、陈皮、竹茹、乌梅。 方中苏叶、陈皮和胃理气;竹茹清热止呕;黄连苦寒以降胃气;半夏降逆止呕;乌梅味酸抑肝,使肝胃得和,逆气得降,则呕自平。如呕甚伤津,舌红口干者,加沙参、石斛以养胃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