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候特征】
失眠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深度不够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为主要征候特征。其中睡眠时间不足者可表现为入睡困难,夜寐易醒,醒后难以再睡,严重者甚至彻夜不寐。睡眠深度不够者常表现为夜间时醒时寐,寐而不酣,或夜寐梦多。由于睡眠时间及深度质量的不够,致使醒后不能消除疲劳,表现为头晕、头痛、神疲乏力、心悸、健忘,甚至心神不宁等。由于个体差异,对睡眠时间和质量的要求亦不相同,故临床判断失眠不仅要根据睡眠的时间和质量,更重要的是以能否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为依据。
心火、肝火、痰热等失眠实证及阴虚火旺失眠均表现为舌苔红、脉数,其中心火炽盛者,心烦不寐,口干舌燥,舌尖红苔薄黄而脉数有力;肝郁化火者,急躁易怒不寐,头胀头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痰热内扰者,胸闷心烦不寐,泛恶嗳气,舌红黄腻,脉滑数;阴虚火旺者,心悸心烦不寐,腰酸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心脾两虚及心虚胆怯,表现为失眠,舌淡,脉细,其中前者多梦易醒,心悸,神疲,食少,舌淡苔薄,脉细无力;后者多梦易惊,胆怯心悸,舌淡苔薄,脉细而弦。
【病因病机】
1.情志所伤 或由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神不安而不寐;或由五志过极,心火内炽,心神扰动而不寐;或由思虑太过,损伤心脾,心血暗耗,神不守舍,脾虚生化乏源,营血亏虚,不能奉养心神,即《类证治裁·不寐》曰:“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木寐。”
2.饮食不节 宿食停滞,脾胃受损,酿生痰热,壅遏于中,胃气失和,阳气浮越于外而卧寐不安,如《张氏医通·不得卧》云:“脉滑数有力不得卧者,中有宿滞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
3.病后、年迈 久病血虚,产后失血,年迈血少,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而不寐。正如《景岳全书·不寐》中说:“无邪而不寐者,必营气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
4.禀赋不足,心虚胆怯 素体阴虚,兼因房劳过度,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心火独亢;或肝肾阴虚,肝阳偏力,火盛神动,心肾失交而神志不宁。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说:“真阴精血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亦有因心虚胆怯,暴受惊恐,神魂不安,以致夜不能寐或寐而不酣,如《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所说:“有心胆俱怯,触事易惊,梦多不祥,虚烦木寐者。”
失眠病位在心,由于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其发病与肝郁、胆怯、脾肾亏虚、胃失和和、心血不足等有关。
【诊断】
1.轻者入寐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
3.经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
【辨证施治】
1.心火炽盛
症状:心烦不寐,躁扰不宁,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疮,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有力或细数。
治法:清心泻火,安神宁心。
方药:朱砂安神丸。 方中黄连清心,当归养血,生地滋阴,朱砂安神,加黄芩、山栀、连翘,加强本方清心泻火之功,共奏清心泻火、宁心安神之效。本方宜改丸为汤,朱砂用少量冲服。若胸中懊恼,胸闷泛恶,加豆豉、竹茹,宣通胸中郁火;若便秘溲赤,加大黄、淡竹叶、琥珀,引火下行,以安心神。
2.肝郁化火
症状:急躁易怒,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服,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渡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清肝泻火,镇心安神。
方药:龙胆泻肝汤。 方用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木通、车前子利小便而清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生地养血滋阴柔肝,甘草和中,加朱茯神、生龙骨、生牡蛎镇心安神。若胸闷胁胀,善太息者,加香附、郁金以疏肝解郁。若头晕目眩,头痛欲裂,不寐欲狂,大便秘结者,可用当归龙荟丸。
3.痰热内扰
症状:胸闷心烦不寐,泛恶,嗳气,伴有头重目眩,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方药:温胆汤。 方中半夏、陈皮、竹茹化痰降逆,茯苓健脾化痰,枳实理气和胃降逆,加黄连、山栀清心泻火。本方为清热化痰降气常用之方剂。若心悸动甚,惊惕不安,加珍珠母、朱砂以镇惊定志。若经久不寐,或彻夜不寐,大便秘结者,用礞石滚痰丸降火泻热,逐痰安神。若不寐伴胸闷暖气,脘腹胀满,大便不爽,苔腻,脉滑,用半夏秫米汤和胃健脾,以决渎壅塞,交通阴阳,和胃降气;若宿食积滞较甚,见有嗳腐吞酸,脘腹胀痛,可加保和丸消导和中安神。
4.阴虚火旺
症状:心悸不安,心烦不寐,腰酸足软,伴头晕,耳鸣,健忘,遗精,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苦,脉细而数。
治法:滋阴降火,清心安神。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场。 六味地黄丸滋补肾明,黄连、黄芩直折心火,芍药、阿胶、鸡子黄滋养阴血。两方共奏滋阴降火之效。若心烦心悸,梦遗失精,可加肉桂引火归元,与黄连共用交通心肾,心神可安。此外,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也可酌情选用。
5.心脾两虚
症状: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伴有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可见于外伤或产后失血过多者。
治法: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汤。 方用人参、白术、黄芪、甘草益气健脾,当归补血,远志、枣仁、茯神、龙眼肉健脾安神,木香行气健脾,使全方补而不滞。若血虚较甚,加熟地、芍药、阿胶;失眠较重,加五味子、夜交藤、合欢皮、柏子仁养心安神;脘闷、纳呆、苔腻,加半夏、陈皮、茯苓、厚朴以健脾理气化痰。若产后应烦不寐,形体消瘦,面色跳白,易疲劳,舌淡,脉细弱,或老人夜寐早醒而无虚烦之证,多属气血不足,治拟养血安神,亦可用归脾汤。
6.心胆气虚
症状:心烦不寐,多梦易醒,胆怯心悸,触事易惊,伴有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方药: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前方重于镇惊安神,后方偏于养血清热除烦,合用则益心胆之气,清心胆之虚热而定惊安神宁心。方中人参益心胆之气,茯苓、茯神、远志化痰宁心,龙齿、石菖蒲镇惊开窍宁神,酸枣仁养肝、安神、宁心,知母泻热除烦,川芎调血安神。若心悸甚,惊惕不安者,加生龙骨、生牡蛎、朱砂。 此外,病后血虚肝热不寐者,宜用摇由多寐丸;心肾不交,虚阳上扰不寐者,可用交泰丸主治。
【转归预后】
失眠一病除部分病程短,病情单纯者治疗收效较快外,大多属病程较长,病情复杂者,治疗难以速效。且病因不除或治疗失当,易使病情更加复杂,治疗难度增加。
属心脾两虚证者,如饮食不当或过用滋腻之品,易致脾虚加重,化源不足,气血更虚。又食滞内停,往往导致虚实错杂。属阴虚火旺、痰热内扰证者,如病情加重则有成狂或癫之势。本病的预后一般较好,但因病情不一,结果亦各异。病情单纯,病程短者易治愈;病程长且虚实夹杂者,多难短期治愈,且与是否能够祛除病因密切相关。
【预防与调摄】
本病因属心神病变,故尤应注意精神调摄,做到喜怒有节,解除忧思焦虑,保持精神舒畅;睡眠环境宜安静,睡前避免饮用浓茶、咖啡及过度兴奋刺激;注意作息有序,适当地参加体育活动等,对于提高治疗失眠的效果,改善体质及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均有促进作用。<>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失眠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深度不够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为主要征候特征。其中睡眠时间不足者可表现为入睡困难,夜寐易醒,醒后难以再睡,严重者甚至彻夜不寐。睡眠深度不够者常表现为夜间时醒时寐,寐而不酣,或夜寐梦多。由于睡眠时间及深度质量的不够,致使醒后不能消除疲劳,表现为头晕、头痛、神疲乏力、心悸、健忘,甚至心神不宁等。由于个体差异,对睡眠时间和质量的要求亦不相同,故临床判断失眠不仅要根据睡眠的时间和质量,更重要的是以能否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为依据。
心火、肝火、痰热等失眠实证及阴虚火旺失眠均表现为舌苔红、脉数,其中心火炽盛者,心烦不寐,口干舌燥,舌尖红苔薄黄而脉数有力;肝郁化火者,急躁易怒不寐,头胀头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痰热内扰者,胸闷心烦不寐,泛恶嗳气,舌红黄腻,脉滑数;阴虚火旺者,心悸心烦不寐,腰酸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心脾两虚及心虚胆怯,表现为失眠,舌淡,脉细,其中前者多梦易醒,心悸,神疲,食少,舌淡苔薄,脉细无力;后者多梦易惊,胆怯心悸,舌淡苔薄,脉细而弦。
【病因病机】
1.情志所伤 或由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神不安而不寐;或由五志过极,心火内炽,心神扰动而不寐;或由思虑太过,损伤心脾,心血暗耗,神不守舍,脾虚生化乏源,营血亏虚,不能奉养心神,即《类证治裁·不寐》曰:“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木寐。”
2.饮食不节 宿食停滞,脾胃受损,酿生痰热,壅遏于中,胃气失和,阳气浮越于外而卧寐不安,如《张氏医通·不得卧》云:“脉滑数有力不得卧者,中有宿滞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
3.病后、年迈 久病血虚,产后失血,年迈血少,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而不寐。正如《景岳全书·不寐》中说:“无邪而不寐者,必营气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
4.禀赋不足,心虚胆怯 素体阴虚,兼因房劳过度,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心火独亢;或肝肾阴虚,肝阳偏力,火盛神动,心肾失交而神志不宁。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说:“真阴精血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亦有因心虚胆怯,暴受惊恐,神魂不安,以致夜不能寐或寐而不酣,如《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所说:“有心胆俱怯,触事易惊,梦多不祥,虚烦木寐者。”
失眠病位在心,由于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其发病与肝郁、胆怯、脾肾亏虚、胃失和和、心血不足等有关。
【诊断】
1.轻者入寐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
3.经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
【辨证施治】
1.心火炽盛
症状:心烦不寐,躁扰不宁,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疮,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有力或细数。
治法:清心泻火,安神宁心。
方药:朱砂安神丸。 方中黄连清心,当归养血,生地滋阴,朱砂安神,加黄芩、山栀、连翘,加强本方清心泻火之功,共奏清心泻火、宁心安神之效。本方宜改丸为汤,朱砂用少量冲服。若胸中懊恼,胸闷泛恶,加豆豉、竹茹,宣通胸中郁火;若便秘溲赤,加大黄、淡竹叶、琥珀,引火下行,以安心神。
2.肝郁化火
症状:急躁易怒,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服,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渡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清肝泻火,镇心安神。
方药:龙胆泻肝汤。 方用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木通、车前子利小便而清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生地养血滋阴柔肝,甘草和中,加朱茯神、生龙骨、生牡蛎镇心安神。若胸闷胁胀,善太息者,加香附、郁金以疏肝解郁。若头晕目眩,头痛欲裂,不寐欲狂,大便秘结者,可用当归龙荟丸。
3.痰热内扰
症状:胸闷心烦不寐,泛恶,嗳气,伴有头重目眩,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方药:温胆汤。 方中半夏、陈皮、竹茹化痰降逆,茯苓健脾化痰,枳实理气和胃降逆,加黄连、山栀清心泻火。本方为清热化痰降气常用之方剂。若心悸动甚,惊惕不安,加珍珠母、朱砂以镇惊定志。若经久不寐,或彻夜不寐,大便秘结者,用礞石滚痰丸降火泻热,逐痰安神。若不寐伴胸闷暖气,脘腹胀满,大便不爽,苔腻,脉滑,用半夏秫米汤和胃健脾,以决渎壅塞,交通阴阳,和胃降气;若宿食积滞较甚,见有嗳腐吞酸,脘腹胀痛,可加保和丸消导和中安神。
4.阴虚火旺
症状:心悸不安,心烦不寐,腰酸足软,伴头晕,耳鸣,健忘,遗精,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苦,脉细而数。
治法:滋阴降火,清心安神。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场。 六味地黄丸滋补肾明,黄连、黄芩直折心火,芍药、阿胶、鸡子黄滋养阴血。两方共奏滋阴降火之效。若心烦心悸,梦遗失精,可加肉桂引火归元,与黄连共用交通心肾,心神可安。此外,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也可酌情选用。
5.心脾两虚
症状: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伴有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可见于外伤或产后失血过多者。
治法: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汤。 方用人参、白术、黄芪、甘草益气健脾,当归补血,远志、枣仁、茯神、龙眼肉健脾安神,木香行气健脾,使全方补而不滞。若血虚较甚,加熟地、芍药、阿胶;失眠较重,加五味子、夜交藤、合欢皮、柏子仁养心安神;脘闷、纳呆、苔腻,加半夏、陈皮、茯苓、厚朴以健脾理气化痰。若产后应烦不寐,形体消瘦,面色跳白,易疲劳,舌淡,脉细弱,或老人夜寐早醒而无虚烦之证,多属气血不足,治拟养血安神,亦可用归脾汤。
6.心胆气虚
症状:心烦不寐,多梦易醒,胆怯心悸,触事易惊,伴有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方药: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前方重于镇惊安神,后方偏于养血清热除烦,合用则益心胆之气,清心胆之虚热而定惊安神宁心。方中人参益心胆之气,茯苓、茯神、远志化痰宁心,龙齿、石菖蒲镇惊开窍宁神,酸枣仁养肝、安神、宁心,知母泻热除烦,川芎调血安神。若心悸甚,惊惕不安者,加生龙骨、生牡蛎、朱砂。 此外,病后血虚肝热不寐者,宜用摇由多寐丸;心肾不交,虚阳上扰不寐者,可用交泰丸主治。
【转归预后】
失眠一病除部分病程短,病情单纯者治疗收效较快外,大多属病程较长,病情复杂者,治疗难以速效。且病因不除或治疗失当,易使病情更加复杂,治疗难度增加。
属心脾两虚证者,如饮食不当或过用滋腻之品,易致脾虚加重,化源不足,气血更虚。又食滞内停,往往导致虚实错杂。属阴虚火旺、痰热内扰证者,如病情加重则有成狂或癫之势。本病的预后一般较好,但因病情不一,结果亦各异。病情单纯,病程短者易治愈;病程长且虚实夹杂者,多难短期治愈,且与是否能够祛除病因密切相关。
【预防与调摄】
本病因属心神病变,故尤应注意精神调摄,做到喜怒有节,解除忧思焦虑,保持精神舒畅;睡眠环境宜安静,睡前避免饮用浓茶、咖啡及过度兴奋刺激;注意作息有序,适当地参加体育活动等,对于提高治疗失眠的效果,改善体质及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均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