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日生,天地同始。养生之道,以静为先。静为道之本,静为动之体,若能动静俱静,则道可成。如能做到“虚极、静笃”,谓之性空。性空而后体能虚,体虚而后气能灵。空、虚、灵三者结合,成为一体,是养生的上乘功夫。空到极时,谓之“太空”。太空者,无古无今,无物无我,一片混沌,宛如洪蒙。能识得太空
玄真功,是76岁的太和武陵真人传授,通过多年习练确有奇效。我在原有功法基础上,进行整理,供爱好看习练。不仅有强身健体之功效,而且在练到一定的层次后,能抗击排打,利于搏击,调发人体潜能。在练功的过程中,要掌握火候,循序渐进,功夫日长。若暴行横练,损气伤身,重者药石无医。因此,一定要循序渐进
本功法是峨眉剑仙派养生气功,又称“峨眉真功”,属道家全真派玄门功夫。此功法有动有静,练功时先动后静,以动为导,以静为养。在升降开合,吞吐浮沉,外采内应,自然打通经络和调动潜能。长期修炼,将累精集气,聚气全神,炼神还虚,提高功能。有病祛病,无病养生。并可发放外气为他人探病治病。
功法
第一部分育丹功
第一节预备功
姿势:两脚平行站立,两脚距离与肩同宽,两膝微曲。松胯,腹微收。身直,头正。微收下腭。上下齿轻轻扣拢,口微含,眼微闭。松肩,两手自然下垂。整个姿势要以舒适自然为度。此为无极桩。
呼吸:自然。
功法:全身放松,一点不用劲,排除杂念,静站三分钟。
第二节放松法
虎步功是峨嵋宗的六大专修功之一,外面用来专练腰腿,内里用来专练肾肝,综合它的功用,是专练治“下元虚损”的一种动功。所谓下元虚损的症侯,例如阴虚火逆的高血压症,肾虚的腰痛症,因肝虚而导致的血不营经的腿疼症,因阴虚而导致的上重下轻症,都有很好治疗和保健的功效。因为一般人的病,大多数皆因下元虚
混元益气功,是我国佛教圣地----东海普陀山寺僧,在诵经论佛之余,用来醒脑提神、健康身体的一种功法。多年来秘而不宣,后由入山朝圣的香客辗转传出。此功方法简单,安全可靠,效果明显。它能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对冠心病、肺气肿、哮喘、胃溃疡
选自清朝王祖源《内功图说》。根据古传坐功八段锦改编而成。 总诀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扣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
龟息功是武当道家惨炼内功的一种修为功法,又名“玄武定”“龟息真定功”,由潜心、潜息、真定、出定四部分组成。现将修为方法列述于下:
一、潜心
潜心,即调心,此法为龟息功的预备功法,初学者采用盘膝跌坐,上体正直,务必使全身放松自然,松则气顺,
一、各种禅定的差别:
佛教很注重戒、定、慧三无漏学。任何人若想修行,首先必须持戒。如果连戒律都不愿意守持的话,要想解脱是很困难的。持了戒后要修定,因为平时我们的心很散乱。散乱的心使我们迷失,迷失就不能清楚观察世间的真相。有了定,就可以深入的观察世间的真相,即苦、无常、无我和空,这就是智
小乘阶段是“欲界定”。欲界定分四个步骤训练:第一步叫粗定或粗住;第二步叫细住;第三步叫欲界定;第四步叫未到地定。
中乘阶段是“根本禅”。“根本禅”分四步功夫,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其中又包括八触十功德和觉枝、观枝、喜枝、乐枝、一心枝这五枝。
1 、小乘阶段
第一步:粗定
也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