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表现轻重不一,症状千姿百态,对症治疗一般无效,抗抑郁治疗效果显著。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症状选用不同的药物。
1、对伴有焦虑和激越的抑郁症病人应使用阿米替林,每日剂量150~300mg,分2~3次;
2、对表现迟滞、违拗的抑郁症病人应选用丙咪嗪,剂量同阿米替林;
3、对伴有焦虑和明显睡眠障碍的抑郁症病人选用多虑平,剂量同阿米替林;
4、对伴有强迫和惊恐障碍的抑郁症病人选用氯丙咪嗪,剂量为每日100~200mg,分2~3次服用;
5、对伴有焦虑和众多体诉的抑郁症病人选用三甲丙咪嗪,剂量同阿米替林;
6、对伴有焦虑和睡眠障碍的老年抑郁症病人选用马普替林,剂量同阿米替林;
7、对伴有迟滞和退缩的抑郁症病人选用帕罗西汀,剂量为每天上午20~60mg;
8、对伴有强迫和恐惧的老年抑郁症病人选用氟西丁,剂量为每日上午20~60mg;
9、对内因性或药源性抑郁症病人可选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剂量为每日50~100mg,分2~3次服用;
10、对伴有幻觉、妄想等分裂症症状的抑郁症病人应合用抗精神病药物,如舒必利或奋乃静,一般中等剂量即可;
11、对伴有明显迟滞、退缩的抑郁症病人可选用中枢神经兴奋药,如利他林、匹莫林等;
12、对难治性抑郁症病人可合并丙戍酸盐治疗;
13、对更年期抑郁症病人可合并激素治疗。
随着抑郁症患者的日益增多和精神药理学的快速发展,抗抑郁药的新品种开发也与日俱增。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分为如下三类。
(1)三环类抗抑郁药:为目前较常用抗抑郁药,主要有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氯丙咪嗪、去甲丙咪嗪等。
(2)二环类、四环类抗抑郁药:以麦普替林为代表,其药理作用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类似。
(3)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又分为可逆性和非可逆性两种,可逆性以吗氯贝胺为代表,非可逆性以苯乙肼为代表,由于该类药毒性较大,现已少用。
目前临床上引进的一些新型抗抑郁剂主要是选择性5-羟色胺回吸收阻滞剂,包括氟西汀、色去林、帕罗西汀等。副作用相对较少,病人对该药的依从性高,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一类新药。
有研究表明,吃药不是对抗抑郁的唯一方法。目前,少年儿童患抑郁症的比例大大超过以往。相对来说,现在的药物副作用较小,也被认为对儿童更安全。尽管有很多年轻人服用了这些抗抑郁药后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他们服用这些药物并未经过医生处方。这一问题已引起了部分家长和医生的关注。这些关注有着一个不争的依据:没有一种药物得到专家认可可用于少年儿童。这表明抗抑郁药物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不是安全有效的。家长和教师们也应思考难道药物才是对抗抑郁症的唯一武器吗?家庭和学校又该做些什么呢?人们应进一步反省这一现象背后的社会原因,以便从根本上使抑郁症得到预防和治疗。
]健]康 养^生 保(健#网 《w&ww.zhgx zz. cn %版权所有》
1、对伴有焦虑和激越的抑郁症病人应使用阿米替林,每日剂量150~300mg,分2~3次;
2、对表现迟滞、违拗的抑郁症病人应选用丙咪嗪,剂量同阿米替林;
3、对伴有焦虑和明显睡眠障碍的抑郁症病人选用多虑平,剂量同阿米替林;
4、对伴有强迫和惊恐障碍的抑郁症病人选用氯丙咪嗪,剂量为每日100~200mg,分2~3次服用;
5、对伴有焦虑和众多体诉的抑郁症病人选用三甲丙咪嗪,剂量同阿米替林;
6、对伴有焦虑和睡眠障碍的老年抑郁症病人选用马普替林,剂量同阿米替林;
7、对伴有迟滞和退缩的抑郁症病人选用帕罗西汀,剂量为每天上午20~60mg;
8、对伴有强迫和恐惧的老年抑郁症病人选用氟西丁,剂量为每日上午20~60mg;
9、对内因性或药源性抑郁症病人可选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剂量为每日50~100mg,分2~3次服用;
10、对伴有幻觉、妄想等分裂症症状的抑郁症病人应合用抗精神病药物,如舒必利或奋乃静,一般中等剂量即可;
11、对伴有明显迟滞、退缩的抑郁症病人可选用中枢神经兴奋药,如利他林、匹莫林等;
12、对难治性抑郁症病人可合并丙戍酸盐治疗;
13、对更年期抑郁症病人可合并激素治疗。
随着抑郁症患者的日益增多和精神药理学的快速发展,抗抑郁药的新品种开发也与日俱增。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分为如下三类。
(1)三环类抗抑郁药:为目前较常用抗抑郁药,主要有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氯丙咪嗪、去甲丙咪嗪等。
(2)二环类、四环类抗抑郁药:以麦普替林为代表,其药理作用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类似。
(3)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又分为可逆性和非可逆性两种,可逆性以吗氯贝胺为代表,非可逆性以苯乙肼为代表,由于该类药毒性较大,现已少用。
目前临床上引进的一些新型抗抑郁剂主要是选择性5-羟色胺回吸收阻滞剂,包括氟西汀、色去林、帕罗西汀等。副作用相对较少,病人对该药的依从性高,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一类新药。
有研究表明,吃药不是对抗抑郁的唯一方法。目前,少年儿童患抑郁症的比例大大超过以往。相对来说,现在的药物副作用较小,也被认为对儿童更安全。尽管有很多年轻人服用了这些抗抑郁药后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他们服用这些药物并未经过医生处方。这一问题已引起了部分家长和医生的关注。这些关注有着一个不争的依据:没有一种药物得到专家认可可用于少年儿童。这表明抗抑郁药物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不是安全有效的。家长和教师们也应思考难道药物才是对抗抑郁症的唯一武器吗?家庭和学校又该做些什么呢?人们应进一步反省这一现象背后的社会原因,以便从根本上使抑郁症得到预防和治疗。
]健]康 养^生 保(健#网 《w&ww.zhgx zz. 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