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拟于2001年报考研究生,租有一套二居室的房子,诚征室友。要求:大二大三女生,热爱学习,无不良嗜好,有意者请致电……这样的广告,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很常见。这是正在大学生中间流行的一种新时尚:从学校的宿舍里搬出去,自己租房居住。但因为房租相对昂贵,一些大学生只能像张贴广告的那位女生一样,找一个人合住,分摊房租———人称新同居现象。
住读的新概念
住集体宿舍,是大学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校园里有一张床,住读生们可能并不在意,可对走读生来说,却是梦寐以求!然而时过境迁,新同居现象悄悄萌芽、滋生。据了解,本市各大学学生在校外租房的比例已达3%-5%。租房的学生遍布各个专业,文科生多于理科生。如复旦大学97级(大三)文科某班学生的在外租房率是8%,而97级一个理科班只有2%。从年级分布来看,高年级学生要多于低年级学生,不过近两年,在外租房的大一新生也呈增多趋势。
新同居现象出现的原因比较复杂。学生寝室内部的矛盾可能是一个诱因。上海财经大学一位女生这样说:住在寝室里,人多矛盾多,大家来自天南海北,生活习惯不一样,与其吵架,不如分居。不过,学生选择外出租房的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嫌寝室里的限制太多——一部分学生要考研、考托(福)、考g(gre),寝室太吵,又有严格的作息时间规定,搬出去住既可方便自己复习,又不会影响他人;一部分学生在外打工,没有确定的下班时间,而学生住宿区早早就锁门了,搬出去住可免爬门翻墙之苦;当然,也有极个别的学生,搬出去是为了偷偷走进两人世界。
采访中,一些学生大谈在校外租房的好处,说这样生活舒适、有了自己的私人空间、有家的感觉,等等,但他们不免付出了代价。一位大四男生很遗憾地抱怨:我在外面住,学校里的一些招聘信息就不能及时了解,因此错过了不少机会!但这远不是最重要的。对于那些一上学就住在校外的学生来说,将来回忆大学生活时,很可能会少了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因为学生间的交流主要是在寝室里———多少思想火花是在熄灯后的卧谈会中产生的!住在外边的学生与同学沟通太少,彼此间的情谊也就淡了许多。另外,安全无保障和经济负担加重也是选择新同居的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同居现象使得学校附近的租房中介生意大好。据说,复旦大学所在的五角场地区就有近30家租房中介机构,它们或张贴广告,或者雇人在学校大门口发放宣传单,但其中不少机构都是无许可证、无保障、无信誉的三无单位。
记者曾按广告打通了两家中介机构的电话,两家都表示可以马上看房,但必须先付100元押金,这100元要等签了租房合同、付了中介费之后才能返还,如果在房子找到之前另投别家,这100元就不能退还。这两家机构都称这是行业规定,在笔者一再坚持不管怎样都要拿回钱时,一家才勉强答应可以返还50%。事后,笔者专门就此咨询了杨浦区房地产管理局的李先生。他告诉记者,由于私人租房中介是近两年才出现的新事物,目前尚无确切法规,但他认为,收取看房押金肯定是没有法律依据的。至于学生租房后发生争端究竟应该找谁处理,李先生表示,那只能向法院起诉了。
新的集体宿舍qq和小y是两个身高1米8的大男生,当初搬出去住,是想静下心来准备考研。两人从小到大没和家务活沾过边,在一起过日子,油盐柴米酱醋茶,一件一件都要自己动手张罗。刚开始,凭着一股新鲜劲,他们很有雄心地要把这个家装点得像个样子,还卷起了袖子下厨房:平时在学校里吃不到什么合口味的饭菜,现在自己有了家,当然要先做一顿好的慰劳自己。四川人小y负责掌勺,他这辈子还没做过菜。想想自己是堂堂名校的高材生,这点小事难道解决不了?他当即买来一本《川菜大全》,照本宣科,一丝不苟。五花肉一块约半斤,干红椒十余只……油烧至七成热,将煮好、切好的肉片放入锅中……小y一手持锅铲,一手拿菜谱,这锅菜做得比他上电路实验课还要艰难、更加认真———虽然最终这盘回锅肉味道不是很好,还是被两人吃了个精光。
不久,家务的琐碎就让两个人失去了耐心:三餐的碗都留到了一起洗,在没有外客来访时被子就不叠了,《川菜大全》也被冷落在一边。两人都穷,如今在日常生活费之外又多了房租开支,手头更紧了。可碰到什么高兴事,两人免不了要出去搓一顿。这么三天两头高兴,几次一来口袋就空了。于是掰着指头算铜板,小心翼翼过日子。最惨的一回,两人每天煮两把面条,就着炒鸡蛋吃,日均消费3块钱,一连坚持了20天。不过两人买起东西来又总是很爽快,一有钱,想要什么买什么,从来没个计划。冬天想吃火锅,买锅去;秋天想煲汤,买锅去!一年下来,光锅就买了5个!
复习迎考的时候,qq和小y的狗窝里人满为患,学校宿舍管得紧,关门、熄灯都有固定的时间,所以朋友、同学都喜欢来他们这里蹭机(电脑)、蹭饭、蹭床……最后,他们的房子变成了新的集体宿舍!当大四找工作的浪潮来临时,两人抵抗不住诱惑,放弃考研进了一家公司———背弃了在外租房的初衷。不过,他俩坦言,在同居的日子里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住读的新概念
住集体宿舍,是大学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校园里有一张床,住读生们可能并不在意,可对走读生来说,却是梦寐以求!然而时过境迁,新同居现象悄悄萌芽、滋生。据了解,本市各大学学生在校外租房的比例已达3%-5%。租房的学生遍布各个专业,文科生多于理科生。如复旦大学97级(大三)文科某班学生的在外租房率是8%,而97级一个理科班只有2%。从年级分布来看,高年级学生要多于低年级学生,不过近两年,在外租房的大一新生也呈增多趋势。
新同居现象出现的原因比较复杂。学生寝室内部的矛盾可能是一个诱因。上海财经大学一位女生这样说:住在寝室里,人多矛盾多,大家来自天南海北,生活习惯不一样,与其吵架,不如分居。不过,学生选择外出租房的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嫌寝室里的限制太多——一部分学生要考研、考托(福)、考g(gre),寝室太吵,又有严格的作息时间规定,搬出去住既可方便自己复习,又不会影响他人;一部分学生在外打工,没有确定的下班时间,而学生住宿区早早就锁门了,搬出去住可免爬门翻墙之苦;当然,也有极个别的学生,搬出去是为了偷偷走进两人世界。
采访中,一些学生大谈在校外租房的好处,说这样生活舒适、有了自己的私人空间、有家的感觉,等等,但他们不免付出了代价。一位大四男生很遗憾地抱怨:我在外面住,学校里的一些招聘信息就不能及时了解,因此错过了不少机会!但这远不是最重要的。对于那些一上学就住在校外的学生来说,将来回忆大学生活时,很可能会少了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因为学生间的交流主要是在寝室里———多少思想火花是在熄灯后的卧谈会中产生的!住在外边的学生与同学沟通太少,彼此间的情谊也就淡了许多。另外,安全无保障和经济负担加重也是选择新同居的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同居现象使得学校附近的租房中介生意大好。据说,复旦大学所在的五角场地区就有近30家租房中介机构,它们或张贴广告,或者雇人在学校大门口发放宣传单,但其中不少机构都是无许可证、无保障、无信誉的三无单位。
记者曾按广告打通了两家中介机构的电话,两家都表示可以马上看房,但必须先付100元押金,这100元要等签了租房合同、付了中介费之后才能返还,如果在房子找到之前另投别家,这100元就不能退还。这两家机构都称这是行业规定,在笔者一再坚持不管怎样都要拿回钱时,一家才勉强答应可以返还50%。事后,笔者专门就此咨询了杨浦区房地产管理局的李先生。他告诉记者,由于私人租房中介是近两年才出现的新事物,目前尚无确切法规,但他认为,收取看房押金肯定是没有法律依据的。至于学生租房后发生争端究竟应该找谁处理,李先生表示,那只能向法院起诉了。
新的集体宿舍qq和小y是两个身高1米8的大男生,当初搬出去住,是想静下心来准备考研。两人从小到大没和家务活沾过边,在一起过日子,油盐柴米酱醋茶,一件一件都要自己动手张罗。刚开始,凭着一股新鲜劲,他们很有雄心地要把这个家装点得像个样子,还卷起了袖子下厨房:平时在学校里吃不到什么合口味的饭菜,现在自己有了家,当然要先做一顿好的慰劳自己。四川人小y负责掌勺,他这辈子还没做过菜。想想自己是堂堂名校的高材生,这点小事难道解决不了?他当即买来一本《川菜大全》,照本宣科,一丝不苟。五花肉一块约半斤,干红椒十余只……油烧至七成热,将煮好、切好的肉片放入锅中……小y一手持锅铲,一手拿菜谱,这锅菜做得比他上电路实验课还要艰难、更加认真———虽然最终这盘回锅肉味道不是很好,还是被两人吃了个精光。
不久,家务的琐碎就让两个人失去了耐心:三餐的碗都留到了一起洗,在没有外客来访时被子就不叠了,《川菜大全》也被冷落在一边。两人都穷,如今在日常生活费之外又多了房租开支,手头更紧了。可碰到什么高兴事,两人免不了要出去搓一顿。这么三天两头高兴,几次一来口袋就空了。于是掰着指头算铜板,小心翼翼过日子。最惨的一回,两人每天煮两把面条,就着炒鸡蛋吃,日均消费3块钱,一连坚持了20天。不过两人买起东西来又总是很爽快,一有钱,想要什么买什么,从来没个计划。冬天想吃火锅,买锅去;秋天想煲汤,买锅去!一年下来,光锅就买了5个!
复习迎考的时候,qq和小y的狗窝里人满为患,学校宿舍管得紧,关门、熄灯都有固定的时间,所以朋友、同学都喜欢来他们这里蹭机(电脑)、蹭饭、蹭床……最后,他们的房子变成了新的集体宿舍!当大四找工作的浪潮来临时,两人抵抗不住诱惑,放弃考研进了一家公司———背弃了在外租房的初衷。不过,他俩坦言,在同居的日子里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