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气功师赵伟等发放外气时,用640一A型纹影仪观察其手掌前方空气密度的变化,并用高速摄影机作实时记录。结果发现,赵伟等发气时,手掌前方的空气形成了阵发性的、具有拟序结构的流动。赵伟不发气时,或常人模拟‘发气’时均无此现象,口鼻呼气的作用亦被排除。这一现象是可重复的。现有的科学理论无法对此作出解释,唯一确定的作用是赵伟等发放了外气。
一、引言
顾涵森[1]用低压传感器放置在气功师赵伟手掌前方约0.5~3.5米外,当赵伟发放外气时,记录到了可重复的、特异的压力信号。1979年春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进行的判定性实验重复了顾涵森观测到的结果[2],但证明顾用低压传感器所观测到的特异信号系空气的对流热效应所致,而不是压力波。准此,则赵伟外气的作用必将引起空气密度的变化,这种变化应该可以用纹影仪直接观察。为此设计、进行了本实验。
二、实验方法和结果
1.原理
一束光线穿越变密度介质时将会发生偏转,偏转角(ε)与介质折射率及其空间变化有关,设未扰动空气折射率为n,外气作用区空气折射率为n(x)(它随空间位置而变化)。若作用区宽度为L,则有:
据此,可设计、组成如图-1所示的纹影仪光路,入射光偏转后使焦平面K处的光源象位移。此时,应在K处放置一刀口,切去部份光线,则在屏幕Q上的光亮度便发生变化,从而在屏幕上给出P点的像。
2.方法
实验安排如图-2所示。所用仪器为640一A型纹影仪。通光口径300mm,镜头焦距3m,灵敏度1/100;偏折角灵敏度为0.7×10-6rad.。
实验前,由专人陪同赵伟等换掉衣鞋,穿著实验室提供的衣鞋进入实验室。实验时,先由常人模拟赵的姿态‘发功’;再由赵摆出发功姿势但不发功;最后由赵对着距其手掌约1m的铌酸锂晶体低压传感器发功,佣高速摄影机记录整个过程。
3.结果
实验表明,常人模拟发功,或赵伟摆姿势不发功,均未观测到仪器视场中空气有任何异常。但当赵伟发功时,可观察到阵发性的、具有拟序结构的气流,如图-3所示。同时,低压传感器亦测得特异的信号。由图-3可见,开始时只是手指尖端附近空气有所扰动(但常人模拟动作和赵本人不发功只做动作时无此现象);接着很快就形成了涡球状气团(见图-3(b)),并源源不断,涌流向前(图-3(c)一(f))。将摄影机对准目标传感器时,可观测到阵发性的气团冲击传感器,同时可记录到特异信号。
所观察到的气团是否来自赵伟的口鼻?为查明这一点,我们设计用两台纹影仪联动观察,一台对准赵的手。另一台对准赵的口鼻部位,同步进行高速摄影,并将两台纹影仪显示的同一时刻的图谱拍摄在同一张胶片上,以便比较。结果表明,在手掌前方所观察到的具有拟序结构的、阵发性气流来自口鼻的可能性可以排除。
三、讨论
纹影观测实验表明,赵伟发放外气时,确实在其手掌前方引起了阵发性的、具有拟序结构的空气流动。而且,正是这种气流,作用于未经表面绝热处理的铌酸锂压电晶体,产生特异的脉冲信号[1],[2]。那么,这种气流是怎样形成的呢?从流体力学角度来看,有两种可能:
1、赵伟发气时在其手掌前方造成特异的压力脉动,从而引起特异的空气流动。但力学所判定性实验[2]证明:赵伟发放外气时,在其手掌前方未产生可以观测到的压力脉动。故压力驱动之说不成立;
2.赵伟发气时,手掌温度显著高于(或低于)周围空气,使空气局部加热(或冷却),从而形成热对流。但红外探测表明,赵发气时,手掌、手指均无特异的红外辐射,且手温与常人无明显差异(稍偏低一些),故所观察到的空气运动不可能是赵的手掌脉冲加热(或致冷)的结果。
本实验在室温、常压下进行,未加静电场,电磁环境亦无异常。而且,每次实验前均对气功师的衣物作严格检查,以确保赵未携带特殊物品进入实验现场(实际上,除裤叉、背心外,赵的衣鞋均由实验室提供)。
综上所述,本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无法用目前已知的科学理论解释。唯一可以肯定的、与所观测到的具有特异拟序结构的空气流动相关的事件,是赵伟发放外气。应该指出,本实验所观察到的并非赵伟发放的外气本身,只是赵伟发放外气作用于周围空气的结果。尽管其机理尚属未知,但既然赵伟发放的外‘气’能引起周围空气作特定模式的宏观运动,那么,气功之‘气’只能是物质的。因为,世界上只有物质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改变物质的运动状态。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命题。
关于赵伟外气效应的实验是1979年3~4月进行的。近十多年来曾用同样方法对十多名气功师(包括一名来自罗马尼亚的具有特异功能的心理学家)进行了测试。只有个别气功师发气时可以观测到明显的空气流动。图-4和图-5是两个例子。这提示:气功外气效应强烈地因人而异,因所练气功功法而异。但无论如何,气功师发放外气引起周围空气的特定的宏观运动这一新现象,不仅对同一气功师是可重复的;对不同的气功师亦是定性可再现的。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罗明辉 闰明山 马文驹 陶祖莱
气功师 赵伟等)&健>康 养%生 保$健^网] 《w}ww.zhgx*zz.&cn )版权所有》^
在气功师赵伟等发放外气时,用640一A型纹影仪观察其手掌前方空气密度的变化,并用高速摄影机作实时记录。结果发现,赵伟等发气时,手掌前方的空气形成了阵发性的、具有拟序结构的流动。赵伟不发气时,或常人模拟‘发气’时均无此现象,口鼻呼气的作用亦被排除。这一现象是可重复的。现有的科学理论无法对此作出解释,唯一确定的作用是赵伟等发放了外气。
一、引言
顾涵森[1]用低压传感器放置在气功师赵伟手掌前方约0.5~3.5米外,当赵伟发放外气时,记录到了可重复的、特异的压力信号。1979年春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进行的判定性实验重复了顾涵森观测到的结果[2],但证明顾用低压传感器所观测到的特异信号系空气的对流热效应所致,而不是压力波。准此,则赵伟外气的作用必将引起空气密度的变化,这种变化应该可以用纹影仪直接观察。为此设计、进行了本实验。
二、实验方法和结果
1.原理
一束光线穿越变密度介质时将会发生偏转,偏转角(ε)与介质折射率及其空间变化有关,设未扰动空气折射率为n,外气作用区空气折射率为n(x)(它随空间位置而变化)。若作用区宽度为L,则有:
据此,可设计、组成如图-1所示的纹影仪光路,入射光偏转后使焦平面K处的光源象位移。此时,应在K处放置一刀口,切去部份光线,则在屏幕Q上的光亮度便发生变化,从而在屏幕上给出P点的像。
2.方法
实验安排如图-2所示。所用仪器为640一A型纹影仪。通光口径300mm,镜头焦距3m,灵敏度1/100;偏折角灵敏度为0.7×10-6rad.。
实验前,由专人陪同赵伟等换掉衣鞋,穿著实验室提供的衣鞋进入实验室。实验时,先由常人模拟赵的姿态‘发功’;再由赵摆出发功姿势但不发功;最后由赵对着距其手掌约1m的铌酸锂晶体低压传感器发功,佣高速摄影机记录整个过程。
3.结果
实验表明,常人模拟发功,或赵伟摆姿势不发功,均未观测到仪器视场中空气有任何异常。但当赵伟发功时,可观察到阵发性的、具有拟序结构的气流,如图-3所示。同时,低压传感器亦测得特异的信号。由图-3可见,开始时只是手指尖端附近空气有所扰动(但常人模拟动作和赵本人不发功只做动作时无此现象);接着很快就形成了涡球状气团(见图-3(b)),并源源不断,涌流向前(图-3(c)一(f))。将摄影机对准目标传感器时,可观测到阵发性的气团冲击传感器,同时可记录到特异信号。
所观察到的气团是否来自赵伟的口鼻?为查明这一点,我们设计用两台纹影仪联动观察,一台对准赵的手。另一台对准赵的口鼻部位,同步进行高速摄影,并将两台纹影仪显示的同一时刻的图谱拍摄在同一张胶片上,以便比较。结果表明,在手掌前方所观察到的具有拟序结构的、阵发性气流来自口鼻的可能性可以排除。
三、讨论
纹影观测实验表明,赵伟发放外气时,确实在其手掌前方引起了阵发性的、具有拟序结构的空气流动。而且,正是这种气流,作用于未经表面绝热处理的铌酸锂压电晶体,产生特异的脉冲信号[1],[2]。那么,这种气流是怎样形成的呢?从流体力学角度来看,有两种可能:
1、赵伟发气时在其手掌前方造成特异的压力脉动,从而引起特异的空气流动。但力学所判定性实验[2]证明:赵伟发放外气时,在其手掌前方未产生可以观测到的压力脉动。故压力驱动之说不成立;
2.赵伟发气时,手掌温度显著高于(或低于)周围空气,使空气局部加热(或冷却),从而形成热对流。但红外探测表明,赵发气时,手掌、手指均无特异的红外辐射,且手温与常人无明显差异(稍偏低一些),故所观察到的空气运动不可能是赵的手掌脉冲加热(或致冷)的结果。
本实验在室温、常压下进行,未加静电场,电磁环境亦无异常。而且,每次实验前均对气功师的衣物作严格检查,以确保赵未携带特殊物品进入实验现场(实际上,除裤叉、背心外,赵的衣鞋均由实验室提供)。
综上所述,本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无法用目前已知的科学理论解释。唯一可以肯定的、与所观测到的具有特异拟序结构的空气流动相关的事件,是赵伟发放外气。应该指出,本实验所观察到的并非赵伟发放的外气本身,只是赵伟发放外气作用于周围空气的结果。尽管其机理尚属未知,但既然赵伟发放的外‘气’能引起周围空气作特定模式的宏观运动,那么,气功之‘气’只能是物质的。因为,世界上只有物质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改变物质的运动状态。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命题。
关于赵伟外气效应的实验是1979年3~4月进行的。近十多年来曾用同样方法对十多名气功师(包括一名来自罗马尼亚的具有特异功能的心理学家)进行了测试。只有个别气功师发气时可以观测到明显的空气流动。图-4和图-5是两个例子。这提示:气功外气效应强烈地因人而异,因所练气功功法而异。但无论如何,气功师发放外气引起周围空气的特定的宏观运动这一新现象,不仅对同一气功师是可重复的;对不同的气功师亦是定性可再现的。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罗明辉 闰明山 马文驹 陶祖莱
气功师 赵伟等)&健>康 养%生 保$健^网] 《w}ww.zhgx*zz.&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