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明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
《豫》,豫以顺动。
[注释]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阳、阴.指敌我双方两种势力。乖:分崩离析。逆:混乱,暴乱。全句意为:敌方众叛亲离.混乱一团,我方应静观以待其发生大的变乱。
暴戾恣睢:穷凶极恶。
顺以动、《豫》。豫以顺动:语出《易·豫·录》: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豫即喜悦。豫卦坤下震上。顺以动.坤在下,
是顺。震在上,是动。意思是说:阴阳相应.天地之间也能任你纵横,何况建国、出兵打仗呢?这些目的一定能达到,用在本计上。即以欣喜的心情.静观敌方发生有利于我方的变动,以便顺势而制之。
[译文]
当敌人内部产生争斗、秩序混乱时,我方应静观待其发生变乱。敌人穷凶极恶,自相仇杀,必然自取灭亡。顺应时势而行动,就能象《豫》封所说的那样,要达到令人喜悦的目的,必须顺应时势行动,不宜操之过急。
[前人批语]
乖气浮张,逼则受击,退而远之,则乱自起。昔袁尚、袁熙奔辽东,尚有数千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
服。及曹操破乌丸,或说操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来,不烦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传其首。诸将问其故,操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图,其势然也。或日:此兵书火攻之道也。按:兵书《火攻篇》,前段言火攻之法,后段言慎动之理,与融岸观火之意,亦相吻合。
[注释]
乖气浮张.逼则受击:乖气.即敌方分崩离析的情势、氛围。全句意为:敌人内讧的情势出现时,如果去逼迫它。就会遭到它的还击。
袁尚、袁熙:三国时袁绍的儿子。袁绍死后。他的一个儿子袁谭在南皮城被曹操杀害。袁尚、袁熙被魏将焦触、张南攻打.逃奔到辽西的乌九(即乌桓);乌丸被打败,又逃到公孙康那里,后被公孙康用计抓获,斩首。
公孙康:三国时公孙度的儿子。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北35公里)人.因斩袁氏兄弟有功,被曹操拜为左将军。
乌丸:即乌桓。东胡族。居乌桓山(今辽宁省昭乌达盟阿鲁尔科沁镇西北)。汉末曹操灭乌丸,其遗族后迁那河(今嫩江)之北。自称乌丸国。
柳城:在今辽宁锦县西北面。
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图:并力、联合起来对外。相图.相互图谋。相互倾轧。全句意为:逼得太急.敌人就会联合起来.一致对外;慢慢耐心等待。敌人以为没有外敌.就会内部相互倾轧。
[译文]
敌人自相倾轧的势头出现时,不要急于去逼迫它,逼迫它你就会受到反击。如果退避得远远的,敌人就会自己出现内乱。古时候袁尚、袁熙两兄弟逃到辽东去时,还有几千骑兵。开始,辽东太守公孙康凭着自己离曹操很远,不肯服从曹操。后来曹操攻破乌桓,有人劝说曹操立刻乘胜去征讨公孙康,擒捉袁氏兄弟。曹操说:我会让公孙康乖乖地把袁氏两兄弟的头送来,不用劳烦我们动兵啊!
九月,曹操带兵从柳城回来,公孙康果然砍了二袁的头送来了。诸将问曹操,这是怎么回事。曹操说:公孙康向来害怕袁氏二兄弟,我如果急于去攻打公孙康,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对付我;我放松一下,他们就会自相残杀。这是必然的情势。有人说,这是《孙子兵法·火攻篇》的原理。兵书《火攻篇》前段讲火攻的方法,后段讲用兵要十分谨慎,这和隔岸观火计,意思是相吻合的。
计名由来
本计名最初见于唐代僧人乾康的诗: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参胜雅律《智谋》一书第157页)而其思想,则早见于《战国策·燕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蚌张开壳晒太阳时,长嘴鸟去啄它的肉,被蚌夹住了嘴,互相争持不下,结果渔翁一起捉住了。此计的特点是:以静观变,随变而动,使敌人内部自相残杀、当着两股敌对势力相争时,既不援助,也不鲁莽干涉,静观其变化,直到事情发展到有利于自己的地步,才相机行动,及时出击,坐收渔利。
阳乖序乱,明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
《豫》,豫以顺动。
[注释]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阳、阴.指敌我双方两种势力。乖:分崩离析。逆:混乱,暴乱。全句意为:敌方众叛亲离.混乱一团,我方应静观以待其发生大的变乱。
暴戾恣睢:穷凶极恶。
顺以动、《豫》。豫以顺动:语出《易·豫·录》: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豫即喜悦。豫卦坤下震上。顺以动.坤在下,
是顺。震在上,是动。意思是说:阴阳相应.天地之间也能任你纵横,何况建国、出兵打仗呢?这些目的一定能达到,用在本计上。即以欣喜的心情.静观敌方发生有利于我方的变动,以便顺势而制之。
[译文]
当敌人内部产生争斗、秩序混乱时,我方应静观待其发生变乱。敌人穷凶极恶,自相仇杀,必然自取灭亡。顺应时势而行动,就能象《豫》封所说的那样,要达到令人喜悦的目的,必须顺应时势行动,不宜操之过急。
[前人批语]
乖气浮张,逼则受击,退而远之,则乱自起。昔袁尚、袁熙奔辽东,尚有数千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
服。及曹操破乌丸,或说操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来,不烦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传其首。诸将问其故,操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图,其势然也。或日:此兵书火攻之道也。按:兵书《火攻篇》,前段言火攻之法,后段言慎动之理,与融岸观火之意,亦相吻合。
[注释]
乖气浮张.逼则受击:乖气.即敌方分崩离析的情势、氛围。全句意为:敌人内讧的情势出现时,如果去逼迫它。就会遭到它的还击。
袁尚、袁熙:三国时袁绍的儿子。袁绍死后。他的一个儿子袁谭在南皮城被曹操杀害。袁尚、袁熙被魏将焦触、张南攻打.逃奔到辽西的乌九(即乌桓);乌丸被打败,又逃到公孙康那里,后被公孙康用计抓获,斩首。
公孙康:三国时公孙度的儿子。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北35公里)人.因斩袁氏兄弟有功,被曹操拜为左将军。
乌丸:即乌桓。东胡族。居乌桓山(今辽宁省昭乌达盟阿鲁尔科沁镇西北)。汉末曹操灭乌丸,其遗族后迁那河(今嫩江)之北。自称乌丸国。
柳城:在今辽宁锦县西北面。
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图:并力、联合起来对外。相图.相互图谋。相互倾轧。全句意为:逼得太急.敌人就会联合起来.一致对外;慢慢耐心等待。敌人以为没有外敌.就会内部相互倾轧。
[译文]
敌人自相倾轧的势头出现时,不要急于去逼迫它,逼迫它你就会受到反击。如果退避得远远的,敌人就会自己出现内乱。古时候袁尚、袁熙两兄弟逃到辽东去时,还有几千骑兵。开始,辽东太守公孙康凭着自己离曹操很远,不肯服从曹操。后来曹操攻破乌桓,有人劝说曹操立刻乘胜去征讨公孙康,擒捉袁氏兄弟。曹操说:我会让公孙康乖乖地把袁氏两兄弟的头送来,不用劳烦我们动兵啊!
九月,曹操带兵从柳城回来,公孙康果然砍了二袁的头送来了。诸将问曹操,这是怎么回事。曹操说:公孙康向来害怕袁氏二兄弟,我如果急于去攻打公孙康,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对付我;我放松一下,他们就会自相残杀。这是必然的情势。有人说,这是《孙子兵法·火攻篇》的原理。兵书《火攻篇》前段讲火攻的方法,后段讲用兵要十分谨慎,这和隔岸观火计,意思是相吻合的。
计名由来
本计名最初见于唐代僧人乾康的诗: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参胜雅律《智谋》一书第157页)而其思想,则早见于《战国策·燕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蚌张开壳晒太阳时,长嘴鸟去啄它的肉,被蚌夹住了嘴,互相争持不下,结果渔翁一起捉住了。此计的特点是:以静观变,随变而动,使敌人内部自相残杀、当着两股敌对势力相争时,既不援助,也不鲁莽干涉,静观其变化,直到事情发展到有利于自己的地步,才相机行动,及时出击,坐收渔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