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据估计,目前我国约有2000万哮喘患者,其中16岁以下少年儿童占半数,其发病率、死亡率正呈不断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自2000年起将每年的5月3日定为世界哮喘日,旨在唤起人们对哮喘防治的重视。那么,在与哮喘的斗争中,病人及其家属应特别关注哪几个问题呢?
正确使用气雾剂药物。只有吸入方法正确,方可起到良好的效果。气雾剂的使用要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盖打开,摇匀吸入器。
(2)尽量呼气,然后将喷嘴放入口内,用口唇包住吸入器,在用力按下吸入器的同时,作深而慢的吸气。
(3)取出吸入器,屏息10秒钟或尽量长一些,然后慢慢呼气。
(4)若作另一次吸入,需间隔1分钟或1分钟以上,才可重复以上(2)、(3)步骤。
掌握减药和停药的时机。开始治疗哮喘时,用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及预防药。症状得到控制后,可以逐渐把支气管扩张剂停用,改为发作时按需应用。吸预防药半年后,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逐渐减药。儿童常需用一二年预防药物。重症病人及成人,则需更长时间。
减药和停药前,一定要把病情控制得很好。如晚上没有半夜咳醒、发憋,运动后或进行较大体力活动时无任何症状,遇到一些特殊气味也不至于引起咳嗽或哮喘发作。只用一种预防药(色甘酸钠、丙酸倍氯松),病情稳定已经3个月至6个月时,可以逐渐减药。减药最好不要选择在病人容易发生过敏的季节。
不可延误治疗时机。现行哮喘的治疗目标,是减少发作次数,减轻发作程度,预防和控制发作,使患儿生长发育不受影响。但是,许多病儿的家长认为小儿患哮喘,长到青春期就自然好了,治不治不要紧。这种错误认识,使不少哮喘患儿丧失了治疗的有利时机。实际上,由儿童哮喘发展为成年哮喘的比率还很高,最高可达60%至70%。
也有不少父母担心孩子用药太久会有副作用或者导致耐药,关心何时才能让哮喘断根。其实,最重要的是,在发病早期要尽早控制,遵循医生的指示服用药物,掌握哮喘发作时的处理方法。治疗哮喘的药物除了缓解发作症状,更主要是在缓解期用吸入皮质激素或色甘酸钠的方法,来减低气道反应性。有不少孩子在坚持用药二三年(重症病人也许需更长时间)之后,或者到了青春期后,哮喘就会痊愈。
哮喘突发应急处理。病人发作时由于张口喘息,气管黏膜易因失水过多而致干燥,黏液和痰液变得稠厚,不易咯出。此时,最好让病人吸入适量的湿化氧气,以纠正缺氧,使痰液变稀薄。无吸氧的条件时,可用一杯热水让病人吸入热蒸汽,湿润气管黏膜,同样可使痰液变稀薄。适当应用祛痰和抗过敏药物也可缓解哮喘。发作时还可采用针刺疗法,针刺定喘、膻中、内关、神门等穴位。经上述处理,病情仍无好转或已处于哮喘持续状态,则应迅速到医院急救。
正确使用气雾剂药物。只有吸入方法正确,方可起到良好的效果。气雾剂的使用要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盖打开,摇匀吸入器。
(2)尽量呼气,然后将喷嘴放入口内,用口唇包住吸入器,在用力按下吸入器的同时,作深而慢的吸气。
(3)取出吸入器,屏息10秒钟或尽量长一些,然后慢慢呼气。
(4)若作另一次吸入,需间隔1分钟或1分钟以上,才可重复以上(2)、(3)步骤。
掌握减药和停药的时机。开始治疗哮喘时,用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及预防药。症状得到控制后,可以逐渐把支气管扩张剂停用,改为发作时按需应用。吸预防药半年后,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逐渐减药。儿童常需用一二年预防药物。重症病人及成人,则需更长时间。
减药和停药前,一定要把病情控制得很好。如晚上没有半夜咳醒、发憋,运动后或进行较大体力活动时无任何症状,遇到一些特殊气味也不至于引起咳嗽或哮喘发作。只用一种预防药(色甘酸钠、丙酸倍氯松),病情稳定已经3个月至6个月时,可以逐渐减药。减药最好不要选择在病人容易发生过敏的季节。
不可延误治疗时机。现行哮喘的治疗目标,是减少发作次数,减轻发作程度,预防和控制发作,使患儿生长发育不受影响。但是,许多病儿的家长认为小儿患哮喘,长到青春期就自然好了,治不治不要紧。这种错误认识,使不少哮喘患儿丧失了治疗的有利时机。实际上,由儿童哮喘发展为成年哮喘的比率还很高,最高可达60%至70%。
也有不少父母担心孩子用药太久会有副作用或者导致耐药,关心何时才能让哮喘断根。其实,最重要的是,在发病早期要尽早控制,遵循医生的指示服用药物,掌握哮喘发作时的处理方法。治疗哮喘的药物除了缓解发作症状,更主要是在缓解期用吸入皮质激素或色甘酸钠的方法,来减低气道反应性。有不少孩子在坚持用药二三年(重症病人也许需更长时间)之后,或者到了青春期后,哮喘就会痊愈。
哮喘突发应急处理。病人发作时由于张口喘息,气管黏膜易因失水过多而致干燥,黏液和痰液变得稠厚,不易咯出。此时,最好让病人吸入适量的湿化氧气,以纠正缺氧,使痰液变稀薄。无吸氧的条件时,可用一杯热水让病人吸入热蒸汽,湿润气管黏膜,同样可使痰液变稀薄。适当应用祛痰和抗过敏药物也可缓解哮喘。发作时还可采用针刺疗法,针刺定喘、膻中、内关、神门等穴位。经上述处理,病情仍无好转或已处于哮喘持续状态,则应迅速到医院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