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红
世界范围内卫生工作的重点发生转移,护理模式、护理范围也发生着变化。一是护理范围由医院扩展到社会,二是护理对象由病人扩展到健康人。[1]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48年的宪章中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而是还要有完满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由于人与人的生活环境、社会教育、本身素质、社会适应能力有很大差别,有些援外医务人员可以很好地适应国外环境,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些则思想情绪波动起伏,行为、性格发生变异,正常人格发生了障碍,出现了神经质或癔病样的行为,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
根据两年的医疗援外生活经验,作者发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是长期援外人员面临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1 心理反应产生的原因
1.1 环境因素
语言的限制及受援国经济条件低下,娱乐设施简陋,使援外人员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团体内部,与外界很少接触。由于每个人的学识及经验不同,对同一事物亦出现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认识的分歧即可酿成矛盾。另外,在语言沟通的过程中,由于对个别语言发生误解,也可引起矛盾。[3]一些矛盾的产生,导致人际关系的复杂化。
1.2 生理因素
因长期国外生活,不能与亲人相见,家庭生活的中断,易使人产生孤独感,常有失眠、急躁现象发生,有的不甘寂寞,出现了行为、性格上的变异。更年期的生理变化比一般人更为复杂多变,易激惹,脾气变得暴躁,动辄生气,当有人劝阻时,大喊大叫,抗拒一切劝告,甚至不近人情,恶语相伤,有时还会出现癔病发作。
1.3 个人素质因素
在环境变化情况下,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应激。在应激过程中,个人素质因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应激反应可出现正负两方面的效应。[4]有的人认为出国机会难得,时间紧迫,时刻注意语言、技能方面的发展。有的人认为援外工作条件艰苦,是在做苦差,任何事情不能够迁就,不愿委屈自己。有的人出外恋家心切,担心老人、孩子的健康。有的人因为工作上的一时困难焦虑、抑郁、自卑、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2 预防及自我调节方法
2.1 超前心理准备
超前心理准备是预防不良心理反应的关键。超前准备要求援外人员事先充分估计整个援外工作中个体心理反应的特殊规律,以及可能采取的相应对策,提早做好思想准备,提高对种种打击、挫折的承受力,调动主观能动性,以稳定的良好心态看问题,保持心理健康。
2.2 转移注意力,消除精神烦恼
援外人员下班后,无家务事的缠绕,业余时间较多,思想清闲,易产生空虚感、孤独感、思乡感。除以既来之,则安之稳定情绪外,设立一个援外期间切实可行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总目标,把个人的主要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实现目标的奋斗中。同时,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集体活动,如跳舞、唱歌、打牌、乒乓球比赛等,开辟田地,种菜养鸡,陶冶情操、增加乐趣。节假日组织旅游。潜心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是最好的消除情绪低落的方法。
2.3 潜移默化,消除不良情绪
做好自我教育,集体定期学习以往的国外工作经验与教训,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尊、自爱、自强。避免捕风捉影,搬弄是非,防止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压力,产生不良的影响和后果。
2.4 消除自卑心理,加强自信心的培养
个别援外人员因为语言问题,工作不如在国内那么顺利,逐渐产生自卑心理,思想包袱沉重,不能自拔。此时应安慰鼓励,比较自己的过去,看到自己的成绩,提高自信,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2.5 乐观看待生活中的挫折
某些援外人员由于职称晋升等问题不能妥善解决,烦恼苦闷,情绪低落,长此下去影响身体健康。对此劝导他们客观地看待现实,努力完善自己,争取下一次的成功。同时设法给以各种帮助,使其心理上得到安慰,精神上得到支持。<*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世界范围内卫生工作的重点发生转移,护理模式、护理范围也发生着变化。一是护理范围由医院扩展到社会,二是护理对象由病人扩展到健康人。[1]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48年的宪章中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而是还要有完满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由于人与人的生活环境、社会教育、本身素质、社会适应能力有很大差别,有些援外医务人员可以很好地适应国外环境,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些则思想情绪波动起伏,行为、性格发生变异,正常人格发生了障碍,出现了神经质或癔病样的行为,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
根据两年的医疗援外生活经验,作者发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是长期援外人员面临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1 心理反应产生的原因
1.1 环境因素
语言的限制及受援国经济条件低下,娱乐设施简陋,使援外人员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团体内部,与外界很少接触。由于每个人的学识及经验不同,对同一事物亦出现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认识的分歧即可酿成矛盾。另外,在语言沟通的过程中,由于对个别语言发生误解,也可引起矛盾。[3]一些矛盾的产生,导致人际关系的复杂化。
1.2 生理因素
因长期国外生活,不能与亲人相见,家庭生活的中断,易使人产生孤独感,常有失眠、急躁现象发生,有的不甘寂寞,出现了行为、性格上的变异。更年期的生理变化比一般人更为复杂多变,易激惹,脾气变得暴躁,动辄生气,当有人劝阻时,大喊大叫,抗拒一切劝告,甚至不近人情,恶语相伤,有时还会出现癔病发作。
1.3 个人素质因素
在环境变化情况下,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应激。在应激过程中,个人素质因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应激反应可出现正负两方面的效应。[4]有的人认为出国机会难得,时间紧迫,时刻注意语言、技能方面的发展。有的人认为援外工作条件艰苦,是在做苦差,任何事情不能够迁就,不愿委屈自己。有的人出外恋家心切,担心老人、孩子的健康。有的人因为工作上的一时困难焦虑、抑郁、自卑、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2 预防及自我调节方法
2.1 超前心理准备
超前心理准备是预防不良心理反应的关键。超前准备要求援外人员事先充分估计整个援外工作中个体心理反应的特殊规律,以及可能采取的相应对策,提早做好思想准备,提高对种种打击、挫折的承受力,调动主观能动性,以稳定的良好心态看问题,保持心理健康。
2.2 转移注意力,消除精神烦恼
援外人员下班后,无家务事的缠绕,业余时间较多,思想清闲,易产生空虚感、孤独感、思乡感。除以既来之,则安之稳定情绪外,设立一个援外期间切实可行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总目标,把个人的主要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实现目标的奋斗中。同时,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集体活动,如跳舞、唱歌、打牌、乒乓球比赛等,开辟田地,种菜养鸡,陶冶情操、增加乐趣。节假日组织旅游。潜心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是最好的消除情绪低落的方法。
2.3 潜移默化,消除不良情绪
做好自我教育,集体定期学习以往的国外工作经验与教训,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尊、自爱、自强。避免捕风捉影,搬弄是非,防止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压力,产生不良的影响和后果。
2.4 消除自卑心理,加强自信心的培养
个别援外人员因为语言问题,工作不如在国内那么顺利,逐渐产生自卑心理,思想包袱沉重,不能自拔。此时应安慰鼓励,比较自己的过去,看到自己的成绩,提高自信,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2.5 乐观看待生活中的挫折
某些援外人员由于职称晋升等问题不能妥善解决,烦恼苦闷,情绪低落,长此下去影响身体健康。对此劝导他们客观地看待现实,努力完善自己,争取下一次的成功。同时设法给以各种帮助,使其心理上得到安慰,精神上得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