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小孩的培育,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最重要的教育成果应体现在哪里?不在于他识了多少字,也不在于他能考多少个100分,而在于将他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其中,情绪教育是最关键的。因为情绪与小孩未来的心理健康、成长、创新等都有关系。近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首届教育家大会上,原教育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韦珏提出了这一观点。
情绪问题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并没有被重视,教师、家长关注的仍是学业。据美国一位教授调查,中国的小孩比外国小孩少笑50%,对此,很多教师觉得没什么。韦珏说,其实这是个大问题。孩子学习时有一个好的情绪,脑子消耗的能量少,他可以集中精神学进去,没有好的情绪就不能学进去。如果长期对小孩施压,长期紧张最后就会导致很坏的后果。
韦珏所作的调查表明,情绪教育是脑科学与教育科学的共同产物。科学家对人脑研究后发现,脑中有一部分负责情绪,不好好培育就会受到损害,而且那个部分在孩子小时候就发育了,大了很难改变。因此,韦珏呼吁,必须在最基础的教育中开展情绪教育。
情绪教育怎么做?韦珏作了比方。老师上课可以提出一个科学概念的东西,不进行诱导,然后让孩子讨论后自己找答案。老师要尊重孩子各种不同的答案,再考验他们是否掌握了科学概念,同时还要观察他们语言能力有没有改善,还要看他们的行为变化、情感变化。
韦珏说,情绪教育对社会发展很重要。一个情绪好的人,能够控制自己感情,并且激励自己,有着完善的行为能力。我们现在提倡创新,创新在很多时候是人们在激情驱动下的灵感反应,这也是一种情绪反应。
韦珏介绍说,目前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儿童发展档案。科学实验完全能记录每个孩子的情绪,从心跳、血液、汗液分布等,观察语言信号、身体信号也可以。中国也应该有自己的儿童档案。教育工作者应有这么一个理念:要让我们的孩子有个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