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子,别名 金铃子
来源 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d. Et Zucc.的果实。
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高达10m。树皮灰褐色,小枝灰黄色。2回羽状复叶互生,总叶柄长5~12cm;羽叶4~5对,小叶5~11,狭卵形,长4~10cm,宽2~4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全缘或少有疏锯齿。圆锥花序腋生;花萼5~6裂;花瓣5~6,淡紫色;雄蕊10~12,花丝合生成筒;子房上位,瓶状,6~8室。核果圆形或长圆形,直径约3cm,黄色或栗棕色。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生于丘陵、田边;有栽培。主产四川、云南。
采制 冬季果实成熟、果皮黄色时采收,晒干。
性状 果实类球形,直径2~3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基,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粘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气特异,味酸、苦。
化学成分 含川楝素(toosendanin)、生物碱、山柰醇、树脂、鞣质。
性味 性寒,味苦;有小毒。
功能主治 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英文名】 FRUCTUS TOOSENDAN
【拉 丁 名】Fructus Toosendan
【别名】金铃子、川楝实
【来源】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源形态】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树皮灰褐色,有纵沟纹,幼嫩部分密被星状鳞片。叶互生,二至三回单数羽状复叶。夏季开紫色花,腋生圆锥状排列的聚伞花序。核果大,椭圆形或近圆形,长约3厘米,红色或栗棕色,有光泽,核坚硬木质,有棱,6~8室。种子3~5粒。
【制法】 川楝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炒川楝子:取净川楝子,切厚片或碾碎,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焦黄色。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2~3.2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少数凹陷或皱缩,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气特异,味酸、苦。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 4.5~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川楝子
(《本草正》)
【异名】楝实(《本经》),练实(《本草经集注》),金铃子。仁枣(侯宁极《药谱》),苦楝子(《本草图经))。
【来源】为樟科植物川楝的果实。
【植物形态】川楝(《摘元方》)
乔木,高达10余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灰黄色。2回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总叶柄长5~12厘米,羽片4~5对,各对间距离疏远;小叶2~5对,卵形成窄卵形,长4~7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常不对称,全缘或有疏锯齿。圆锥状聚伞花序,腋生,密生短毛及星状毛;总花梗长达10厘米;花淡紫色,直径6~8毫米;萼5~6片,灰绿色;花瓣5~6枚,狭长倒披针形;雄蕊2倍于花瓣数,花丝连合成管状;子房瓶状,6~8室,偶或5室。核果长圆形或近圆形,黄色或栗棕色。种子扁平长椭圆形,黑色,长约1厘米。花糊3~4月。果期9~11月。
生于疏林中潮湿处。分布四川、湖北、湖南、河南、贵州及甘肃南部等地。
本植物的根皮或树皮(苦楝皮),叶(楝叶)、花(楝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药材】干燥果实呈球形或椭圆形,长径1.5~3厘米,短径1.5~2.3厘米。表面黄色或黄棕色,微具光译,具深棕色或黄棕色圆点,微有凹陷或皱缩。一端凹陷,有果柄脱落痕迹,另一端较平,有一棕色点状蒂痕。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有空隙。果肉厚,浅黄色,质松软。果核球形或卵圆形,两端平截,土黄色,表面具6~8条纵棱,内分6~8室,含黑紫色扁梭形种子6~8枚。种仁乳白色,有油性。气特异,味酸而苦。以表面金黄色,肉黄白色,厚而松软者为佳。
主产四川、湖北、贵州、河南等地。
陕西、安徽、江苏、山东、湖北等地,有时以同属植物苦楝的果实,作本品使用。苦楝果实形状较小,直径1~2厘米。表面红褐色间有黄棕色,具光泽,多皱缩,有多数棕色小点。一端可见果柄残痕,另一端有一圆形凹点。果皮革质,易剥离。果核长椭圆形,具5~6条纵棱,内含种子4~6枚。种子扁梭形,紫红色,皮薄,内有子叶2片,黄白色,富油性。气微而特异,味酸而后苦。原植物洋"苦楝皮"条。
【炮制】川楝子:拣去杂质,洗净,烘干,轧碎或劈成两半。炒川楝子:将轧碎去核的川楝肉,用麸皮拌炒至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
《雷公炮炙论》:"(楝实)采得后晒干,酒拌浸令湿,蒸,待上皮软,剥去皮,取肉去核,勿单用其核,槌碎,用浆水煮一伏时用。如使肉即不使核,使核即不使肉。"
【化学成分】 含川楝素(toosendanin)、生物碱、山柰醇、树脂、鞣质。
【性味】苦,寒,有毒。
①《本经》:"苦,寒。"
②《别录》:"有小毒。"
③《珍珠囊》:"酸,苦。"
④《医林纂要》:"核:苦辛;寒。"
【归经】入肝、胃、小肠经。
①《珍珠囊》:"入心。"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小肠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阳明、手足太阴经。"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来源 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d. Et Zucc.的果实。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高达10m。树皮灰褐色,小枝灰黄色。2回羽状复叶互生,总叶柄长5~12cm;羽叶4~5对,小叶5~11,狭卵形,长4~10cm,宽2~4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全缘或少有疏锯齿。圆锥花序腋生;花萼5~6裂;花瓣5~6,淡紫色;雄蕊10~12,花丝合生成筒;子房上位,瓶状,6~8室。核果圆形或长圆形,直径约3cm,黄色或栗棕色。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生于丘陵、田边;有栽培。主产四川、云南。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采制 冬季果实成熟、果皮黄色时采收,晒干。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性状 果实类球形,直径2~3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基,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粘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气特异,味酸、苦。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化学成分 含川楝素(toosendanin)、生物碱、山柰醇、树脂、鞣质。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性味 性寒,味苦;有小毒。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功能主治 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英文名】 FRUCTUS TOOSENDAN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拉 丁 名】Fructus Toosendan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别名】金铃子、川楝实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来源】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源形态】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树皮灰褐色,有纵沟纹,幼嫩部分密被星状鳞片。叶互生,二至三回单数羽状复叶。夏季开紫色花,腋生圆锥状排列的聚伞花序。核果大,椭圆形或近圆形,长约3厘米,红色或栗棕色,有光泽,核坚硬木质,有棱,6~8室。种子3~5粒。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制法】 川楝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炒川楝子:取净川楝子,切厚片或碾碎,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焦黄色。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2~3.2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少数凹陷或皱缩,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气特异,味酸、苦。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功能主治】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用法用量】 4.5~9g。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川楝子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本草正》)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异名】楝实(《本经》),练实(《本草经集注》),金铃子。仁枣(侯宁极《药谱》),苦楝子(《本草图经))。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来源】为樟科植物川楝的果实。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植物形态】川楝(《摘元方》)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乔木,高达10余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灰黄色。2回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总叶柄长5~12厘米,羽片4~5对,各对间距离疏远;小叶2~5对,卵形成窄卵形,长4~7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常不对称,全缘或有疏锯齿。圆锥状聚伞花序,腋生,密生短毛及星状毛;总花梗长达10厘米;花淡紫色,直径6~8毫米;萼5~6片,灰绿色;花瓣5~6枚,狭长倒披针形;雄蕊2倍于花瓣数,花丝连合成管状;子房瓶状,6~8室,偶或5室。核果长圆形或近圆形,黄色或栗棕色。种子扁平长椭圆形,黑色,长约1厘米。花糊3~4月。果期9~11月。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生于疏林中潮湿处。分布四川、湖北、湖南、河南、贵州及甘肃南部等地。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本植物的根皮或树皮(苦楝皮),叶(楝叶)、花(楝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药材】干燥果实呈球形或椭圆形,长径1.5~3厘米,短径1.5~2.3厘米。表面黄色或黄棕色,微具光译,具深棕色或黄棕色圆点,微有凹陷或皱缩。一端凹陷,有果柄脱落痕迹,另一端较平,有一棕色点状蒂痕。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有空隙。果肉厚,浅黄色,质松软。果核球形或卵圆形,两端平截,土黄色,表面具6~8条纵棱,内分6~8室,含黑紫色扁梭形种子6~8枚。种仁乳白色,有油性。气特异,味酸而苦。以表面金黄色,肉黄白色,厚而松软者为佳。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主产四川、湖北、贵州、河南等地。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陕西、安徽、江苏、山东、湖北等地,有时以同属植物苦楝的果实,作本品使用。苦楝果实形状较小,直径1~2厘米。表面红褐色间有黄棕色,具光泽,多皱缩,有多数棕色小点。一端可见果柄残痕,另一端有一圆形凹点。果皮革质,易剥离。果核长椭圆形,具5~6条纵棱,内含种子4~6枚。种子扁梭形,紫红色,皮薄,内有子叶2片,黄白色,富油性。气微而特异,味酸而后苦。原植物洋"苦楝皮"条。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炮制】川楝子:拣去杂质,洗净,烘干,轧碎或劈成两半。炒川楝子:将轧碎去核的川楝肉,用麸皮拌炒至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雷公炮炙论》:"(楝实)采得后晒干,酒拌浸令湿,蒸,待上皮软,剥去皮,取肉去核,勿单用其核,槌碎,用浆水煮一伏时用。如使肉即不使核,使核即不使肉。"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化学成分】 含川楝素(toosendanin)、生物碱、山柰醇、树脂、鞣质。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性味】苦,寒,有毒。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①《本经》:"苦,寒。"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②《别录》:"有小毒。"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③《珍珠囊》:"酸,苦。"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④《医林纂要》:"核:苦辛;寒。"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归经】入肝、胃、小肠经。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①《珍珠囊》:"入心。"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小肠二经。"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③《本草经疏》:"入足阳明、手足太阴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