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式 抱虎归山
(一)右搂膝拗步
动作一:左脚尖里扣踏实,两腿渐渐屈膝下蹲,随着重心移于左腿,右脚渐渐提起(脚跟先离地);同时
身体右转。随转体,左掌自胸前下抽,向左弧形举至与左肩齐平,掌心朝上;右肘下沉自然带动右掌下移,随移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下。眼先关及左掌左举,即转向右平视。(图57—58)
动作二:右脚向右前(西北)斜方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于右腿而至全脚踏实,弓右腿,
蹬左腿,成右弓步;身体继续右转;随转体,右掌继续向下经膝前搂至右胯旁,左掌自左而上经左耳旁随转体向前推出;眼稍关右掌搂膝即向前平视,眼神并要关及左掌前推。(图59—60)
要点同前搂膝拗步。
(二)捋式
动作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身体渐渐左转。同时,左肘下沉,左臂外旋使掌心翻朝里上;右掌自右胯旁弧形向前经左臂里侧举于左掌前,掌心朝外下。(图61)
动作二:与前第三式“揽雀尾”(二)掘式动作二相同,惟方向不同,前揽雀尾的弓步、虚步是朝着正西方,此动作以及后面挤、按各动作是朝西北斜方进行的。(图62)
要点与第三式“揽雀尾”(二)捋式要点相同。
(三)挤式、按式
动作和要点皆与第三式“揽雀尾”(三)挤式和(四)按式相同,惟方向不同。(图63—67)
第十六式 肘底看捶
动作一、二同第四式“单鞭”动作一、二(图18—20),惟方向正斜不同。(图68—70)
动作三:重心全部移于右腿,身体微左转,左脚提起向左后(正东)方摆出。随转体,左掌向左弧形平移,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里;右掌也紧跟着向左弧形平移,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前;两肘稍沉、微屈,使两掌心遥对。眼神关及左掌左移。(图71)
动作四:左脚向左(东)落下,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身体继续左转;右脚提起,向前微移落下,重心即渐渐移于右腿;随转体,两掌弧形向左平移,左掌移至左侧时即弧形向左下移,两臂随移随着内旋使两掌心翻朝下;眼神先关及左掌左移,当右掌将移至胸前时即顾右掌。(图72—73)
动作五: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脚略提,稍移向左前落下,以脚跟着地,身体继续向左微转。随转体,左掌自左而.下向里经右前臂内侧向前上圆转穿出,掌心朝右,食指高与眉齐,与鼻尖对准;右掌向左经左掌外侧下盖,随盖随着握拳,置于左肘下,拳眼朝上,拳心朝里。眼稍关左掌向左下绕,当左掌经右臂里侧将要穿出时,即向前平视,眼神仍要关及左掌穿出。(图74)
要 点
1.自抱虎归山过渡到肘底看捶的动作须根据“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和“绵绵不断”的要求进行,勿使有棱角和停顿处,要做得圆满、协调。步法和手法均须随腰转动。两脚不要双重,要此起彼落,象翘翘板一样。
2.当两掌向左平移时,要注意勿使右掌荡下,在平移过程中右掌须坐腕;平移时左手去、右手跟,距离要均等。
3.做图74的姿势时,左膝要自然微弓;注意两肩不要上耸,松腰胯;两臂须呈弧形,不可挺直;胸部不要正对前方,要侧朝右前斜方;左掌要坐腕。<《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
(一)右搂膝拗步
动作一:左脚尖里扣踏实,两腿渐渐屈膝下蹲,随着重心移于左腿,右脚渐渐提起(脚跟先离地);同时
身体右转。随转体,左掌自胸前下抽,向左弧形举至与左肩齐平,掌心朝上;右肘下沉自然带动右掌下移,随移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下。眼先关及左掌左举,即转向右平视。(图57—58)
动作二:右脚向右前(西北)斜方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于右腿而至全脚踏实,弓右腿,
蹬左腿,成右弓步;身体继续右转;随转体,右掌继续向下经膝前搂至右胯旁,左掌自左而上经左耳旁随转体向前推出;眼稍关右掌搂膝即向前平视,眼神并要关及左掌前推。(图59—60)
要点同前搂膝拗步。
(二)捋式
动作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身体渐渐左转。同时,左肘下沉,左臂外旋使掌心翻朝里上;右掌自右胯旁弧形向前经左臂里侧举于左掌前,掌心朝外下。(图61)
动作二:与前第三式“揽雀尾”(二)掘式动作二相同,惟方向不同,前揽雀尾的弓步、虚步是朝着正西方,此动作以及后面挤、按各动作是朝西北斜方进行的。(图62)
要点与第三式“揽雀尾”(二)捋式要点相同。
(三)挤式、按式
动作和要点皆与第三式“揽雀尾”(三)挤式和(四)按式相同,惟方向不同。(图63—67)
第十六式 肘底看捶
动作一、二同第四式“单鞭”动作一、二(图18—20),惟方向正斜不同。(图68—70)
动作三:重心全部移于右腿,身体微左转,左脚提起向左后(正东)方摆出。随转体,左掌向左弧形平移,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里;右掌也紧跟着向左弧形平移,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前;两肘稍沉、微屈,使两掌心遥对。眼神关及左掌左移。(图71)
动作四:左脚向左(东)落下,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身体继续左转;右脚提起,向前微移落下,重心即渐渐移于右腿;随转体,两掌弧形向左平移,左掌移至左侧时即弧形向左下移,两臂随移随着内旋使两掌心翻朝下;眼神先关及左掌左移,当右掌将移至胸前时即顾右掌。(图72—73)
动作五: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脚略提,稍移向左前落下,以脚跟着地,身体继续向左微转。随转体,左掌自左而.下向里经右前臂内侧向前上圆转穿出,掌心朝右,食指高与眉齐,与鼻尖对准;右掌向左经左掌外侧下盖,随盖随着握拳,置于左肘下,拳眼朝上,拳心朝里。眼稍关左掌向左下绕,当左掌经右臂里侧将要穿出时,即向前平视,眼神仍要关及左掌穿出。(图74)
要 点
1.自抱虎归山过渡到肘底看捶的动作须根据“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和“绵绵不断”的要求进行,勿使有棱角和停顿处,要做得圆满、协调。步法和手法均须随腰转动。两脚不要双重,要此起彼落,象翘翘板一样。
2.当两掌向左平移时,要注意勿使右掌荡下,在平移过程中右掌须坐腕;平移时左手去、右手跟,距离要均等。
3.做图74的姿势时,左膝要自然微弓;注意两肩不要上耸,松腰胯;两臂须呈弧形,不可挺直;胸部不要正对前方,要侧朝右前斜方;左掌要坐腕。<《文~章#来[源> ww{w.z[hgx/zz.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