豨莶草(《新修本草》)
豨莶草为菊科植物豨莶、腺梗豨莶或毛梗豨莶的地上部分。主产于湖北、湖南、江苏等地。原植物生于山野、荒地、灌丛和林下。味苦,性寒。归肝、肾经。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临床用名豨莶草。
【本草汇言】
《开宝本草》味苦,寒,有小毒。主热匿烦满,不能食。生捣汁,服三四合,多则令人吐。
《本草图经》:蜀人单服稀莶法,云甚益元气,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问疼,腰膝无力,亦能行大肠气。渚州方:性热无毒,服之补益,安五脏,生毛发,兼至风湿疮,肌肉顽痹,妇人久冷尤宜用。
《本草纲目》:生捣汁服,则令人吐,故云小毒;九蒸九暴,则补人去痹,故云无毒。生则性寒,熟则性温,云热者非也。
苦寒小毒,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痛膝弱,风湿清疮。
《本草经疏》:豨莶,阳草也。感少阳生发之气以生,故其味苦寒,不应有毒。乃入血分祛风除湿,兼活血之要药也。湿热盛则生虫,湿则烦满不能食,春生之药,本合风化,风能胜湿,苦寒除热,故主之也。经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故苏颂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间疼痛,腰膝无力,及行大肠气。成讷用以疗中风。张泳用以轻身驻颜。效已著于曩代,功复见于今时。妙在走而不泄,香可开脾,邪去身安,功力斯倍矣。
简误:凡病人患四肢麻痹,骨间疼,腰膝无力,由于脾肾两虚,阴血不足,不因风湿所中而得者,不宜服之。
《本草蒙筌》:味苦,气寒。有小毒。一云气热。无毒。气作猪臭,故名豨莶。早起空腹吞服,酒下多寡随宜。疗暴中风邪,口眼喎斜者立效;治久渗湿痹,腰脚酸痛者殊功。捣生汁服之,主热闷烦满。服多则吐,惟少为宜。
《本草乘雅》:楚人呼彘为狶,呼嗅为莶。盖肾畜彘,肾臭腐,为肾藏之体药也。其味苦,其气寒,其性润下,又为肾藏之用药也。对待热虫为眚,若蛰虫之坏我户耳,经云:肾虚者,心悬若病饥,烦满不能食,灸之则强食生肉。肾虚胫肿寒逆,实则骨气以精,是故驻形者,其始淫气于肾,攻精于骨,以次淫散,乃得筋柔肌,血毛美耳。若风气通于肝,致筋膜弛痿,此以气病形,亦以形病气,辅肝之母,即所以补肾之形,形全则神俱,五形若一矣。
《药性解》:豨莶,味苦,性温,有小毒,入肝、肾二经。补无气,祛风湿,强筋骨,长眉发,乌须鬓,明耳目。九月九日采者佳。
按:豨莶功验如上,宜职厥阴少阴二经。高邮军谓其性温,当矣。《本草》言其性寒,与主用相违,不亦误乎。久服大能补益,故张咏进御表云:金棱银线,素根紫核,谁知至贱之中,乃伏殊常之品,臣服百剂,耳目聪明,渐服满千,须髭再黑。罗守一坠马中风不语,十服即痊。僧知严七十,口眼呙斜,数服顿愈。若张益州者,可谓识其用矣。宜去根,连茎、叶细锉,捣烂取汁,熬炼成膏,以甘草、熟地煎膏,炼蜜三味收之。出火毒,酒调服,功妙不可具述。所谓有小毒者,以生用令人吐也,今既经制度,则毒去而功全矣。
《景岳全书》:味苦,气微寒,有小毒。此物气味颇峻,善逐风湿诸毒。用蜜酒层层和漉,九蒸九曝,蜜丸,空心酒吞,多寡随宜。善治中风口眼歪斜,除湿痹腰脚痿痛麻木。生者酒煎,逐破伤风危急如神。散撒麻疔恶毒,恶疮浮肿,虎伤狗咬,蜘蛛虫毒,或捣烂封之,或煎汤,或散敷并良。其扫荡功力若此,似于元气虚者非利。
《本草备要》:宣,去风湿。
苦辛,生寒熟温。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筋骨冷痛,腰膝无力,风湿疮疡。若痹痛由脾肾两虚,阴血不足,不由风湿而得者忌服。风药能燥血。江东人呼猪为豨,其草似猪莶臭,故名。唐成讷有进豨莶表,宋张咏进豨莶表云:其草金棱银线,素茎紫荄,对节而生,颇同苍耳。臣吃百服,眼目清明,即至千服,须发乌黑,筋力轻健,效验多端。甚益元气。
《本经逢原》:豨莶苦寒,略兼微辛,故有小毒,为祛风除湿,而兼活血之要药。希莶丸治风湿四肢麻痹,骨节冷痛,腰膝无力甚效。但脾肾两虚,阴血不足而腰膝无力,骨痛麻痹者,大非所宜。时珍曰:生捣汁服,则令人吐,故云有小毒;九蒸九晒,则去风痹,故云无毒。或云甚益元气,不稽之言也。生者捣服能吐风痰,其能伤胃可知。
《本草求真》:[批]散肝经风湿。
豨莶草专入肝。味苦而辛,性寒不温,故书载须蒸晒至九。数穷于九。加以酒蜜同制,则浊阴之气可除,而清香之气始见,是以主治亦止宜于肝肾风湿,而见四肢麻木,筋骨冷痛,腰膝无力,风湿疮疡等症。以其苦能燥湿,寒能除热,辛能散风故也。若使并非风湿,而见腰膝无力等症,则又属于血虚而不可用辛散之味矣。然熟用犹可,其性不甚伤正。若生用不制,则又令人作呕,不可不知。
《得配本草》:苦、辛,有小毒。生寒,熟温。入足厥阴经血分。专治风湿,四肢麻痹,筋骨疼痛,腰膝软弱。
阴血不足,脾肾两虚,二者禁用。
《本草新编》:味苦,气寒,有小毒。一云:性热,无毒者非。入肾。疗暴中风邪,口眼歪斜,治久湿湿痹,腰脚酸痛,主热匿烦满。然散人之真气,尤不宜服,不宜用,而入之兹编者,何也?盖肾经之药,药品中尤少,肾犯风邪湿气,又尤难治,姑存之,以治肾中风湿之病。不知何故古人尽称此品,近人亦多乐用之,且有赞其百服则耳目聪明,千服则须发乌黑,追风逐湿。犹作泛等闲语,此真杀人之语也。余客闽,有一贵人卒然中风,余切其脉,绝无浮象,甚微细欲绝。余曰:此真气虚绝将脱之症。急用参、芪、熟地、山茱、麦冬、五味之药,大剂投之,一剂而神思清,再剂而语音出。余咎其平日之纵欲也。贵人曰:余已绝欲数年矣,尚恐欠健,日服补剂,病乃中风。而先生绝不治风,竟用大补血气、填益精髓之品,以救吾命,此仆所不解也。余问所用是何补药。曰:客有劝余服豨莶丸者,服之已一年矣。余曰:是矣。豨莶耗人真气,岂可常服。曰:然。余服之,久不见功效,心窃疑之,今闻先生之教,乃恍然大悟。瓶中余药,呼儿尽弃之。属遵吾方而痊愈。嗟乎!贵人幸遇吾,得不死。此吾所见治而知豨莶之杀人也。而余所不及是闻者,不甚多乎。虽然,豨莶亦非能杀人,不善用之,多致杀人耳。而善用之若何。中风之症,必问其腰间素有水湿之癣否。有水湿之癣,又必问其肾囊之干湿若何。肾中有风,其人必然腰痛而重;肾中有湿,其人必然囊破而疮。即用豨莶,亦必与人参、白术大剂共同,又何至误杀人乎。至于湿痹腰脚酸疼之症,又必加入薏仁、茯苓、黄芪、芡实同施,始万全也。
或问豨莶为举世嘉尚,而先生弃之至此乎。夫豨莶未尝无功,余虑人误认补味,而常用之耳。风湿入肾者尤难治,存豨莶而不删去者,正备妙用耳。不然,防己可祛肾内之风湿,存防己可,必复取豨莶,正以豨莶功用胜防己,其耗散精血,亦逊于防己。所以,存防己而仍存豨莶。盖防己治肾内之风湿,止可一用以出奇,不可再用以贻害。若豨莶则不妨一用,而至于再用,但不可久用耳。
《本草分经》:生用寒,熟用温。长于去风湿,治麻痹而能燥血,并不补益。
【现代药理研究】
1. 豨莶草甲醇提取物,毛梗豨莶草与海州常山或臭梧桐叶配伍及腺梗豨莶二醇酸均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2. 豨莶草煎剂对多种杆菌、球菌菌有抑制作用。
3. 豨莶草有一定的抗疟作用与免疫功能抑制作用。
4. 豨莶草甲醇提取物中某些蓓半萜化合物具有镇痛作用。
5. 豨莶草水浸液、乙醇-水浸出液具有降压作用。
6. 豨莶草能有效促进小肠系统微循环障碍后的血流恢复,还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豨莶草为菊科植物豨莶、腺梗豨莶或毛梗豨莶的地上部分。主产于湖北、湖南、江苏等地。原植物生于山野、荒地、灌丛和林下。味苦,性寒。归肝、肾经。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临床用名豨莶草。
【本草汇言】
《开宝本草》味苦,寒,有小毒。主热匿烦满,不能食。生捣汁,服三四合,多则令人吐。
《本草图经》:蜀人单服稀莶法,云甚益元气,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问疼,腰膝无力,亦能行大肠气。渚州方:性热无毒,服之补益,安五脏,生毛发,兼至风湿疮,肌肉顽痹,妇人久冷尤宜用。
《本草纲目》:生捣汁服,则令人吐,故云小毒;九蒸九暴,则补人去痹,故云无毒。生则性寒,熟则性温,云热者非也。
苦寒小毒,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痛膝弱,风湿清疮。
《本草经疏》:豨莶,阳草也。感少阳生发之气以生,故其味苦寒,不应有毒。乃入血分祛风除湿,兼活血之要药也。湿热盛则生虫,湿则烦满不能食,春生之药,本合风化,风能胜湿,苦寒除热,故主之也。经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故苏颂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间疼痛,腰膝无力,及行大肠气。成讷用以疗中风。张泳用以轻身驻颜。效已著于曩代,功复见于今时。妙在走而不泄,香可开脾,邪去身安,功力斯倍矣。
简误:凡病人患四肢麻痹,骨间疼,腰膝无力,由于脾肾两虚,阴血不足,不因风湿所中而得者,不宜服之。
《本草蒙筌》:味苦,气寒。有小毒。一云气热。无毒。气作猪臭,故名豨莶。早起空腹吞服,酒下多寡随宜。疗暴中风邪,口眼喎斜者立效;治久渗湿痹,腰脚酸痛者殊功。捣生汁服之,主热闷烦满。服多则吐,惟少为宜。
《本草乘雅》:楚人呼彘为狶,呼嗅为莶。盖肾畜彘,肾臭腐,为肾藏之体药也。其味苦,其气寒,其性润下,又为肾藏之用药也。对待热虫为眚,若蛰虫之坏我户耳,经云:肾虚者,心悬若病饥,烦满不能食,灸之则强食生肉。肾虚胫肿寒逆,实则骨气以精,是故驻形者,其始淫气于肾,攻精于骨,以次淫散,乃得筋柔肌,血毛美耳。若风气通于肝,致筋膜弛痿,此以气病形,亦以形病气,辅肝之母,即所以补肾之形,形全则神俱,五形若一矣。
《药性解》:豨莶,味苦,性温,有小毒,入肝、肾二经。补无气,祛风湿,强筋骨,长眉发,乌须鬓,明耳目。九月九日采者佳。
按:豨莶功验如上,宜职厥阴少阴二经。高邮军谓其性温,当矣。《本草》言其性寒,与主用相违,不亦误乎。久服大能补益,故张咏进御表云:金棱银线,素根紫核,谁知至贱之中,乃伏殊常之品,臣服百剂,耳目聪明,渐服满千,须髭再黑。罗守一坠马中风不语,十服即痊。僧知严七十,口眼呙斜,数服顿愈。若张益州者,可谓识其用矣。宜去根,连茎、叶细锉,捣烂取汁,熬炼成膏,以甘草、熟地煎膏,炼蜜三味收之。出火毒,酒调服,功妙不可具述。所谓有小毒者,以生用令人吐也,今既经制度,则毒去而功全矣。
《景岳全书》:味苦,气微寒,有小毒。此物气味颇峻,善逐风湿诸毒。用蜜酒层层和漉,九蒸九曝,蜜丸,空心酒吞,多寡随宜。善治中风口眼歪斜,除湿痹腰脚痿痛麻木。生者酒煎,逐破伤风危急如神。散撒麻疔恶毒,恶疮浮肿,虎伤狗咬,蜘蛛虫毒,或捣烂封之,或煎汤,或散敷并良。其扫荡功力若此,似于元气虚者非利。
《本草备要》:宣,去风湿。
苦辛,生寒熟温。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筋骨冷痛,腰膝无力,风湿疮疡。若痹痛由脾肾两虚,阴血不足,不由风湿而得者忌服。风药能燥血。江东人呼猪为豨,其草似猪莶臭,故名。唐成讷有进豨莶表,宋张咏进豨莶表云:其草金棱银线,素茎紫荄,对节而生,颇同苍耳。臣吃百服,眼目清明,即至千服,须发乌黑,筋力轻健,效验多端。甚益元气。
《本经逢原》:豨莶苦寒,略兼微辛,故有小毒,为祛风除湿,而兼活血之要药。希莶丸治风湿四肢麻痹,骨节冷痛,腰膝无力甚效。但脾肾两虚,阴血不足而腰膝无力,骨痛麻痹者,大非所宜。时珍曰:生捣汁服,则令人吐,故云有小毒;九蒸九晒,则去风痹,故云无毒。或云甚益元气,不稽之言也。生者捣服能吐风痰,其能伤胃可知。
《本草求真》:[批]散肝经风湿。
豨莶草专入肝。味苦而辛,性寒不温,故书载须蒸晒至九。数穷于九。加以酒蜜同制,则浊阴之气可除,而清香之气始见,是以主治亦止宜于肝肾风湿,而见四肢麻木,筋骨冷痛,腰膝无力,风湿疮疡等症。以其苦能燥湿,寒能除热,辛能散风故也。若使并非风湿,而见腰膝无力等症,则又属于血虚而不可用辛散之味矣。然熟用犹可,其性不甚伤正。若生用不制,则又令人作呕,不可不知。
《得配本草》:苦、辛,有小毒。生寒,熟温。入足厥阴经血分。专治风湿,四肢麻痹,筋骨疼痛,腰膝软弱。
阴血不足,脾肾两虚,二者禁用。
《本草新编》:味苦,气寒,有小毒。一云:性热,无毒者非。入肾。疗暴中风邪,口眼歪斜,治久湿湿痹,腰脚酸痛,主热匿烦满。然散人之真气,尤不宜服,不宜用,而入之兹编者,何也?盖肾经之药,药品中尤少,肾犯风邪湿气,又尤难治,姑存之,以治肾中风湿之病。不知何故古人尽称此品,近人亦多乐用之,且有赞其百服则耳目聪明,千服则须发乌黑,追风逐湿。犹作泛等闲语,此真杀人之语也。余客闽,有一贵人卒然中风,余切其脉,绝无浮象,甚微细欲绝。余曰:此真气虚绝将脱之症。急用参、芪、熟地、山茱、麦冬、五味之药,大剂投之,一剂而神思清,再剂而语音出。余咎其平日之纵欲也。贵人曰:余已绝欲数年矣,尚恐欠健,日服补剂,病乃中风。而先生绝不治风,竟用大补血气、填益精髓之品,以救吾命,此仆所不解也。余问所用是何补药。曰:客有劝余服豨莶丸者,服之已一年矣。余曰:是矣。豨莶耗人真气,岂可常服。曰:然。余服之,久不见功效,心窃疑之,今闻先生之教,乃恍然大悟。瓶中余药,呼儿尽弃之。属遵吾方而痊愈。嗟乎!贵人幸遇吾,得不死。此吾所见治而知豨莶之杀人也。而余所不及是闻者,不甚多乎。虽然,豨莶亦非能杀人,不善用之,多致杀人耳。而善用之若何。中风之症,必问其腰间素有水湿之癣否。有水湿之癣,又必问其肾囊之干湿若何。肾中有风,其人必然腰痛而重;肾中有湿,其人必然囊破而疮。即用豨莶,亦必与人参、白术大剂共同,又何至误杀人乎。至于湿痹腰脚酸疼之症,又必加入薏仁、茯苓、黄芪、芡实同施,始万全也。
或问豨莶为举世嘉尚,而先生弃之至此乎。夫豨莶未尝无功,余虑人误认补味,而常用之耳。风湿入肾者尤难治,存豨莶而不删去者,正备妙用耳。不然,防己可祛肾内之风湿,存防己可,必复取豨莶,正以豨莶功用胜防己,其耗散精血,亦逊于防己。所以,存防己而仍存豨莶。盖防己治肾内之风湿,止可一用以出奇,不可再用以贻害。若豨莶则不妨一用,而至于再用,但不可久用耳。
《本草分经》:生用寒,熟用温。长于去风湿,治麻痹而能燥血,并不补益。
【现代药理研究】
1. 豨莶草甲醇提取物,毛梗豨莶草与海州常山或臭梧桐叶配伍及腺梗豨莶二醇酸均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2. 豨莶草煎剂对多种杆菌、球菌菌有抑制作用。
3. 豨莶草有一定的抗疟作用与免疫功能抑制作用。
4. 豨莶草甲醇提取物中某些蓓半萜化合物具有镇痛作用。
5. 豨莶草水浸液、乙醇-水浸出液具有降压作用。
6. 豨莶草能有效促进小肠系统微循环障碍后的血流恢复,还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健%康*养$生^保>健%网《 《w{ww.zhgx^zz.》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