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陆成本《经验良方》正方
川巴戟一两半,酒浸去心,用荔枝肉同炒赤色,去荔枝肉不要;高良姜一两,锉碎,用麦门冬一两半,去心同炒赤色为度,去麦门冬;川楝子二两,去核,用降真香一两,锉碎同炒,油出为度,去降真香;吴茱萸一两半,去梗,用青盐一两同炒后皆用;胡芦巴一两,用全蝎十四个,同炒后去全蝎不用;山药一两半,用熟地黄同炒焦色,去地黄不用;茯苓一两,用川椒一两同炒赤色,去椒不用;香附子一两半,去毛,同牡丹皮同炒焦赤色,去牡丹皮不用。
右一处研为细末,盐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食前盐汤下,温酒亦得。此方温平,补肝肾,清上实下,分清浊二气,补暖丹田……热不流于膈,冷不侵于脾胃,令人耳目聪明。治积年冷病,除累岁沉病,兼治遗精白浊,妇人赤白带下,其效如神。老人常服,延寿延年。
[按语]
本方中巴戟即巴戟天,又名三蔓草、不凋草,为茜草科缠绕或攀缘藤本植物巴戟天的根,味辛甘性温,入肝肾二经。《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称其“主大风邪气,阳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本草经疏》称“巴戟天性能补助元阳,而兼散邪”。《本草汇言》则说:“巴戟天,为肾经血分之药。盖补助元阳则胃气滋长,诸虚自退”。《本草求真》认为巴戟天“为补肾要济,能补五劳七伤,强阴益精,以其体润故耳。然气味辛温,又能祛风除湿,故凡腰膝疼痛,风气脚气水肿等症,服之更为有益。”目前临床上也主要作为温肾助阳、强筋壮骨祛风胜湿药使用,常用以治疗阳痿、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子宫虚冷、风寒湿痹、腰膝痠痛等症。荔枝甘温滋润,以其炒巴戟天,可去巴戟辛燥走窜之性,而使其专于温肾助阳。
高良姜,又名蛮姜、膏凉姜、良姜等,据《本草纲目》记载:“此姜始出高良郡,故得此名。按:高良,即今高州也,汉为高凉县,吴改为郡,其山高而稍凉,因以为名,则高良当作高凉也。”高良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良姜的根茎。高良姜分布于广东的海南及雷州半岛、广西、云南、台湾等地,广东、云南多有栽培。它味辛性温,入脾胃二经。《珍珠囊》称其“温通脾胃”。《本草汇言》亦说:“高良姜,祛寒湿,温脾胃之药也。”“此药辛热纯阳,除一切沉寒瘤冷,功与桂、附同等。”目前主要作为温胃散寒、行气止痛药使用。同麦门冬炒,可减其辛热走窜之性,以防伤耗中和之气。
川楝子,目前临床上主要作为清热燥湿、疏肝理气药使用,但据《医林篡要》记载,它还能“泻心火,坚肾水,清肺金,清肝火。”《本草纲目》亦说:“楝实,导小肠膀胱之热,因引心包相火下行”。这里主要用之以清心火,引心火以下行,从而交通心肾。降真香,又名降香、降真、紫藤香,为豆科乔木降香檀的根部心材,其味辛性温,入肝脾二经,功能行血破滞,理气止痛。降真香与川楝同炒,意在加强川楝子疏肝理气之功,兼制其苦寒之性。
吴茱萸,简称吴萸,为芸香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其味辛苦性温,入肝胃二经,功能温肝暖胃,散寒燥湿,降逆止痛。正如《本草便读》所说:“吴茱萸,辛苦而温,芳香而燥,本为肝之主药,而兼入脾胃者,以脾喜香燥,胃喜降下也。其性下气最速,极能宣散郁结,故治肝气郁滞,寒浊下踞,以致腹痛疝瘕等疾,或病邪下行极而上,乃为呕吐吞酸胸满诸病,均可治之。”用青盐炒,以引入肾经。
胡芦巴温补肝肾,逐寒祛湿。全蝎祛风通络,解痉止挛,用其炒胡芦巴,可加强胡芦巴之祛风通络功效。山药功能滋肾涩精、补脾益肺。用地黄炒,可加强其滋肾强精作用。茯苓功能养心益智,健脾利湿。用川椒炒后,则能入肾经而温肾助阳。香附子功能理气解郁,经牡丹皮炒后,则能兼清肝火。
本方重在温补肝肾,暖胃和中,兼能清心凉膈,是温下清上的方剂,适宜于肝肾阳虚、脾胃虚寒,上有虚热、少腹冷痛,男子阳痿或遗精白浊,女子赤白带下、面部烘热、心烦疼痛者服用,也可试用于治疗男女更年期综合征。阴虚火旺或阳热素盛者应当禁用。
川巴戟一两半,酒浸去心,用荔枝肉同炒赤色,去荔枝肉不要;高良姜一两,锉碎,用麦门冬一两半,去心同炒赤色为度,去麦门冬;川楝子二两,去核,用降真香一两,锉碎同炒,油出为度,去降真香;吴茱萸一两半,去梗,用青盐一两同炒后皆用;胡芦巴一两,用全蝎十四个,同炒后去全蝎不用;山药一两半,用熟地黄同炒焦色,去地黄不用;茯苓一两,用川椒一两同炒赤色,去椒不用;香附子一两半,去毛,同牡丹皮同炒焦赤色,去牡丹皮不用。
右一处研为细末,盐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食前盐汤下,温酒亦得。此方温平,补肝肾,清上实下,分清浊二气,补暖丹田……热不流于膈,冷不侵于脾胃,令人耳目聪明。治积年冷病,除累岁沉病,兼治遗精白浊,妇人赤白带下,其效如神。老人常服,延寿延年。
[按语]
本方中巴戟即巴戟天,又名三蔓草、不凋草,为茜草科缠绕或攀缘藤本植物巴戟天的根,味辛甘性温,入肝肾二经。《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称其“主大风邪气,阳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本草经疏》称“巴戟天性能补助元阳,而兼散邪”。《本草汇言》则说:“巴戟天,为肾经血分之药。盖补助元阳则胃气滋长,诸虚自退”。《本草求真》认为巴戟天“为补肾要济,能补五劳七伤,强阴益精,以其体润故耳。然气味辛温,又能祛风除湿,故凡腰膝疼痛,风气脚气水肿等症,服之更为有益。”目前临床上也主要作为温肾助阳、强筋壮骨祛风胜湿药使用,常用以治疗阳痿、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子宫虚冷、风寒湿痹、腰膝痠痛等症。荔枝甘温滋润,以其炒巴戟天,可去巴戟辛燥走窜之性,而使其专于温肾助阳。
高良姜,又名蛮姜、膏凉姜、良姜等,据《本草纲目》记载:“此姜始出高良郡,故得此名。按:高良,即今高州也,汉为高凉县,吴改为郡,其山高而稍凉,因以为名,则高良当作高凉也。”高良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良姜的根茎。高良姜分布于广东的海南及雷州半岛、广西、云南、台湾等地,广东、云南多有栽培。它味辛性温,入脾胃二经。《珍珠囊》称其“温通脾胃”。《本草汇言》亦说:“高良姜,祛寒湿,温脾胃之药也。”“此药辛热纯阳,除一切沉寒瘤冷,功与桂、附同等。”目前主要作为温胃散寒、行气止痛药使用。同麦门冬炒,可减其辛热走窜之性,以防伤耗中和之气。
川楝子,目前临床上主要作为清热燥湿、疏肝理气药使用,但据《医林篡要》记载,它还能“泻心火,坚肾水,清肺金,清肝火。”《本草纲目》亦说:“楝实,导小肠膀胱之热,因引心包相火下行”。这里主要用之以清心火,引心火以下行,从而交通心肾。降真香,又名降香、降真、紫藤香,为豆科乔木降香檀的根部心材,其味辛性温,入肝脾二经,功能行血破滞,理气止痛。降真香与川楝同炒,意在加强川楝子疏肝理气之功,兼制其苦寒之性。
吴茱萸,简称吴萸,为芸香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其味辛苦性温,入肝胃二经,功能温肝暖胃,散寒燥湿,降逆止痛。正如《本草便读》所说:“吴茱萸,辛苦而温,芳香而燥,本为肝之主药,而兼入脾胃者,以脾喜香燥,胃喜降下也。其性下气最速,极能宣散郁结,故治肝气郁滞,寒浊下踞,以致腹痛疝瘕等疾,或病邪下行极而上,乃为呕吐吞酸胸满诸病,均可治之。”用青盐炒,以引入肾经。
胡芦巴温补肝肾,逐寒祛湿。全蝎祛风通络,解痉止挛,用其炒胡芦巴,可加强胡芦巴之祛风通络功效。山药功能滋肾涩精、补脾益肺。用地黄炒,可加强其滋肾强精作用。茯苓功能养心益智,健脾利湿。用川椒炒后,则能入肾经而温肾助阳。香附子功能理气解郁,经牡丹皮炒后,则能兼清肝火。
本方重在温补肝肾,暖胃和中,兼能清心凉膈,是温下清上的方剂,适宜于肝肾阳虚、脾胃虚寒,上有虚热、少腹冷痛,男子阳痿或遗精白浊,女子赤白带下、面部烘热、心烦疼痛者服用,也可试用于治疗男女更年期综合征。阴虚火旺或阳热素盛者应当禁用。
<&文)章<来《源^ ww{w.z}hgx(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