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8月至1998年8月、2000年8月至2001年8月,我和先生在美国带外孙。为了适应两个外孙过剩的精力,我常常向加州大学家属院的家长们讨教。久而久之,美国家长的管理方式、教育理念深深地震撼着我固有的亲子观念。
比如:发现孩子撕了刚给他买的新书。中国家长的反应一般是首先批评他的行为本身,然后再强调书的价值。新新的书你就撕破了!以为那是白来的?十来块钱呢!不顾忌孩子的抵触情绪,强迫孩子说我错了,今后改正。
还有一种谴责方法,更像审问罪犯:对书有仇么?为什么刚买来就撕了?这样做的意图是希望孩子诚实、坦言撕书的原因,结果是把孩子推向对立面。他们对这种挑衅往往有自己的常规武器,那就是梗了脖子死不开口。
遇到这种情况,美国的家长们会怎样处理呢?他们的注意力首先集中于孩子的情绪和感受。通常会这样问孩子:我看到你撕坏了刚买的新书,你不喜欢它了么?(这时孩子也许会点点头,或者说是不当心撕坏的。)或许过几天你又会喜欢它呢,因为有好多有趣的故事妈妈还没来得及给你讲呢。来,我们把它粘起来。
孩子发现妈妈并不因为他闯的祸动怒,首先关心的是他的感受,就有可能把自己的真实情形告诉妈妈。这样,在负疚的心情下,他就有可能在以后认真保存大人送给他的礼物。
以上这个例子,关乎孩子健全的心理。
我们做家长的往往因袭了这样的思维定势,首先考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孩子(乖孩子、进取心强的孩子),而忽略了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父母……
《健@康{养<生%保)健 网《 《w*ww.zhgx《zz.^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