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花 (《本经》)
芫花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花蕾。主产于安徽、浙江、四川、山东、江苏等地。原植物生于路旁、山坡或栽培于庭园。喜温暖气候,耐旱、怕涝,以肥沃疏松的砂质土壤最宜生长。味辛、苦,性温;有毒。归肺、肾、大肠经。功效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癣。临床用名(醋)芫花。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治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蛊毒,鬼疟,疝瘕,痈肿,杀虫鱼。
《名医别录》:味苦,微温,有小毒。消胸中痰水,喜唾,水肿,五水在五藏皮肤,及腰痛,下寒毒肉毒。久服令人虚。
《药性论》:使,有小毒。能治心腹胀满,去水气,利五藏寒痰,涕唾如胶者。主通利血脉,治恶疮风痹湿,一切毒风,四肢拘急,不能行步,能泻水肿胀满。
《日华子本草》:疗嗽瘴疟。
《开宝本草》:味辛、苦,微温,有小毒。消胸中痰水,喜唾,水肿,五水在五脏皮肤,及腰痛,下寒毒、肉毒。久服令人虚。
《本草衍义》:张仲景《伤寒论》以芫花治利者,以其行水也,水去则利止,其意如此。然今人用时,当以意斟酌,不可使过与不及也。仍须是有是证者方可用。
《汤液本草》:气温,味辛苦,有小毒。
《本草》云:主咳逆上气,喉鸣喘急,咽肿短气,蛊毒鬼疟,痈肿疝瘕,杀虫鱼,消胸中痰水,喜声去唾,水肿,五水在五脏、皮肤及腰痛。下寒毒、肉毒,久服令人虚。仲景治太阳中风,胁下痛,呕逆者可攻,十枣汤主之。
《液》云:胡洽治痰癖饮,加以大黄、甘草,五物同煎,以相反主之,欲其大吐也。治之大略,水者,肺、肾、胃三经所主,有五脏六腑十二经之部分,上而头,中而四肢,下而腰脐,外而皮毛,中而肌肉,内而筋骨。脉有尺寸之殊,浮沉之异,不可轻泻,当知病在何经何脏,误用则害深。然大意泄湿。内云五物者,即甘遂、大戟、芫花、大黄、甘草也。
《本草发挥》:成聊摄云:辛以散之,芫花之辛以散饮。
《本草纲目》:仲景治太阳证,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喘或利者,小青龙主之。若表已解,时头痛汗出恶寒,心下有水气,干呕,痛引两胁,或喘或咳者,十枣汤主之。盖小青龙治未发散表邪,使水气自毛窍而出,乃《内经》开鬼门法也。十枣汤驱逐里邪,使水气自大小便而泄,乃《内经》洁净府,去陈莝法也。
夫饮有五,皆由内啜水浆,外受湿气,郁蓄而为留饮。流于肺则为支饮,令人喘咳寒热,吐沫背寒。流于肝则为悬饮,令人咳唾,痛引缺盆两胁。流于心下则为伏饮,令人胸满呕吐、寒热眩运。流于肠胃,则为痰饮,令人腹鸣吐水,胸胁支满,或作泄泻,忽肥忽瘦。流于经络,则为溢饮,令人沉重注痛,或作水气胕肿。甘遂、大戟、芫花之性,取效甚捷。不可过剂,泄人真元也。《三因方》以十枣汤药为末,用枣内和丸,以治水气喘急浮肿之证,盖善变通者也。《直指方》云:破癖须用芫花,行水后便养胃可也。
治水饮痰澼,胁下痛。
《本草蒙筌》:味辛、苦,气温。有小毒。反甘草,使决明。散皮肤水肿发浮,消胸膈痰沫善唾。咳逆上气能止,咽肿短气可安。驱疝瘕痈疽,除蛊毒鬼疟。令人虚损,久服不宜。汁渍线丝,系痔易落。
谟按:芫花泻湿利水为要。夫水者,脾、胃、肾三经所主,有五脏六腑十二经之部分。上而头目,中而四肢,下而腰膝。外而皮毛,中而肌肉,内而筋骨。脉有寸、关、尺之殊,诊有浮、中、沉之异。必当审其病在何经何脏,乃可用之。倘若误投,为害非浅。
《本草乘雅》:形色气味,具火大虚中之体,从内而外,以张横遍之用者也。是主蛊毒、鬼疟、疝瘕,为阴凝之属,满实在中,致令气短,用失横遍,遂上逆而咳气喉鸣喘,及咽肿者,对待治之。若痈肿,亦中气不达,不能横遍肉理故也。若杀虫鱼,以功能彻水,则鱼失所夫矣。故一名去水,一名毒鱼,行水之功,于此可见。
《药鉴》:味苦,微温,有毒。专逐五脏之水,去水饮寒痰痰癖,胁下痛,咳逆上气,心腹肢体胀满,瘴疟鬼疟,湿毒寒毒,蛊毒肉毒,虫鱼毒,除疝瘕痈肿,逐恶血,消咽肿。
《本草备要》:大通行水。
苦寒有毒,去水饮痰癖,疗五不在五脏皮肤,胀满喘急,痛引胸胁,咳嗽瘴疟。五水者,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也。水积胸中,肾满如石,名石水;汗如柏汁,名黄汗。久下愈,必致痈脓。时珍曰:仲景治伤寒太阳证,表未解,心下有水而咳,干呕发热,或喘或利者,小青龙汤主之;表已解,有时头痛,出汗恶寒,心下有水,干呕,引痛两胁,或喘或嗽者,十枣汤主之。盖青龙散表邪,使水从汗出,《内经》所谓洁净府,去陈莝法也。十枣汤:芫花、甘遂、大戟等分,枣十枚。
《本经逢原》:芫花消痰饮水肿,故《本经》治咳逆咽肿,疝瘕痈毒,皆是痰湿风壅之象。仲景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喘或利者,小青龙汤主之。若表已解,有时头痛,汗出恶寒,心下有水气,干呕,痛引两胁,或喘或咳者,十枣汤主之。盖小青龙汤驱逐表邪,使水气从毛窍而出,《内经》开鬼门法也。十枣汤驱逐里邪,使水气从大小便而泄,《内经》洁净府,去菀陈莝法也。芫花、大戟、甘遂之性,逐水泻湿,能直达水饮窠囊隐僻处,取效甚捷。不可过剂,泄人真元。
《本草崇原》:草木根荄之在下者,性欲上行,花实之在上者,性复下降,此物理之自然也。芫花气味辛温,花开赤白,禀金火之气化,主行心肺之气下降,故治咳逆上气,喉鸣而喘,以及咽肿而短气。禀火气,故治虫毒鬼疰。禀金气,故治疝瘕痈肿。辛温有毒,故杀虫鱼。
《本草求真》:[批]大通里外水道。
芫花专入脾、肺、肾。味辛而苦,气温有毒,亦反甘草,主治颇与大戟、甘遂,皆能达水饮窠囊隐僻之处。然此味苦而辛,苦则内泄,辛则外搜。故凡水饮痰癖,皮肤胀满,喘急痛引胸胁,咳嗽胀疟,里外水闭,危迫殆甚者,用此毒性至紧,无不立应。饮有痰饮、悬饮、溢饮、支饮、伏饮之异。李时珍云:夫饮有五,皆由内啜水浆,外受湿气,郁蓄而为留饮。流于胸则为支饮,令人喘咳寒热,吐沫背寒;流于肺则为悬饮,令人咳唾痛引缺盆两胁;流于心下则为伏饮,令人胸满呕吐、寒热眩运;流于肠胃则为痰饮,令人腹鸣吐水,胸胁支满,或作泄泻,忽肥忽瘦;流于经络则为溢饮,令人沉重注痛,或作水气跗肿。又水有风水、皮水、正水、黄汗之别。如水积胞中,坚满如石,则为石水;汗如柏汁炙黄,名曰黄汗,久而不愈,则为痈肿。又水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头则眩,在心则悸,在背则冷,在胁则胀。不似甘遂苦寒止泄经隧水湿,大戟苦寒止泄脏腑水湿;荛花与此气味虽属相同,而性较此多寒之有异耳。此虽取效甚捷,误用多致夭折,不可不慎。
《得配本草》:得醋良。决明为之使。反甘草。
辛、苦,温。有毒。入手太阴经。逐水饮痰癖,从至高之分,而直达下焦。治五水在五脏,皮肤胀满,喘急咳嗽,胸胁腰痛。并疗风痹瘴疟,亦可毒鱼。五水者,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也。
得朱砂,蜜丸枣汤下,治久疟结癖。配椒目等分,烧末水服,治酒疸,尿黄,心懊痛,足胫满;配大枣、芒硝,治水肿支饮。
青布浸汁覆胸,治天行烦乱。捣汁浸线。一夜可系落痔疮。
虚者误服,必致夭折。
《本经疏证》:仲景于饮之剧者,类萃甘遂大戟芫花为十枣汤,解之者咸谓病既急迫,用药不嫌其峻是已,然终无以三味之殊,体贴病情而为之说者。夫谓不嫌峻,则驱饮之物,岂止三味;若谓以其功用相近,则一味足矣,何必三味?愚因此细参而后知三味之蠲逐饮邪,用各不同,其与病情甚为贴切也。夫甘遂用根,且须形类连珠体实重者,是其性为著里,再核之以甘遂半夏汤,治虽利心下续坚满不可知,其为饮在里纵不利而不减者用乎?大戟用根皮,其茎中空,是其性为著表,再参之以治一身十二经之水,及中风皮肤疼痛,吐逆,又不可知其为饮在表而兼吐逆者用乎?芫花用花,且其物先花后叶,是其性为著上,再其主治为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更不可知其为饮横于上者用乎?曰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协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十枣汤主之。夫上为吐,下为利,外为汗出,内仍心下痞硬满引协下痛,自非甘遂大戟芫花,何以使净尽无余,而后知仲景之用药,决非漫无分别也。
《本草分经》:苦,温。疗五脏水饮痰癖,治瘴疟。毒性至紧,虚者忌之,醋煮用。根,疗疥。
【现代药理研究】
1. 芫花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镇静、镇痛及抗惊厥作用。
2. 芫花有兴奋子宫、抗生育作用。芫花根的碳酸钠提取液能兴奋小鼠离体子宫,并能引起怀孕小鼠流产。芫花酯甲、乙具有前列腺素样作用,能直接兴奋子宫平滑肌。另有研究表明,芫花萜对鼠胚胎DNA合成有一定抑制作用。
3. 芫花有镇咳、祛痰作用。
4. 芫花对胃肠道的作用:炙芫花在高浓度时对离体兔肠有兴奋作用。生芫花与醋芫花的水煎剂、水浸剂、醇浸剂均可兴奋兔离体回肠,使肠蠕动增加、张力增高,但加大剂量则呈抑制作用。生芫花与醋芫花醇浸剂能轻度致泻,对犬除轻度致泻外,尚有致吐作用。
5. 芫花有利尿作用。
6. 芫花有抗白血病作用。芫花瑞香宁和芫花酯甲均可抑制P-388癌细胞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
7. 芫花素、芹菜素、木犀草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对黄嘌呤氧化酶(XO)有抑制作用。
8. 芫花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芫花叶提取液给予麻醉猫静脉注射,可产生短暂而明显的降压作用。芫花总黄酮静脉注射对乌头碱引起的大鼠心律失常有明显对抗作用,对氯化钡引起的心律失常有预防作用。
9. 芫花有抑菌作用。体外实验表明,50%芫花全草煎剂,醋制或苯制芫花醇、水提取液对肺炎球菌、流感杆菌等有抑制作用。1:4芫花水浸液对许兰氏黄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健)康/养^生 保 健%网# 《w ww.zhgx)zz.]cn *版权所有》/
芫花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花蕾。主产于安徽、浙江、四川、山东、江苏等地。原植物生于路旁、山坡或栽培于庭园。喜温暖气候,耐旱、怕涝,以肥沃疏松的砂质土壤最宜生长。味辛、苦,性温;有毒。归肺、肾、大肠经。功效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癣。临床用名(醋)芫花。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治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蛊毒,鬼疟,疝瘕,痈肿,杀虫鱼。
《名医别录》:味苦,微温,有小毒。消胸中痰水,喜唾,水肿,五水在五藏皮肤,及腰痛,下寒毒肉毒。久服令人虚。
《药性论》:使,有小毒。能治心腹胀满,去水气,利五藏寒痰,涕唾如胶者。主通利血脉,治恶疮风痹湿,一切毒风,四肢拘急,不能行步,能泻水肿胀满。
《日华子本草》:疗嗽瘴疟。
《开宝本草》:味辛、苦,微温,有小毒。消胸中痰水,喜唾,水肿,五水在五脏皮肤,及腰痛,下寒毒、肉毒。久服令人虚。
《本草衍义》:张仲景《伤寒论》以芫花治利者,以其行水也,水去则利止,其意如此。然今人用时,当以意斟酌,不可使过与不及也。仍须是有是证者方可用。
《汤液本草》:气温,味辛苦,有小毒。
《本草》云:主咳逆上气,喉鸣喘急,咽肿短气,蛊毒鬼疟,痈肿疝瘕,杀虫鱼,消胸中痰水,喜声去唾,水肿,五水在五脏、皮肤及腰痛。下寒毒、肉毒,久服令人虚。仲景治太阳中风,胁下痛,呕逆者可攻,十枣汤主之。
《液》云:胡洽治痰癖饮,加以大黄、甘草,五物同煎,以相反主之,欲其大吐也。治之大略,水者,肺、肾、胃三经所主,有五脏六腑十二经之部分,上而头,中而四肢,下而腰脐,外而皮毛,中而肌肉,内而筋骨。脉有尺寸之殊,浮沉之异,不可轻泻,当知病在何经何脏,误用则害深。然大意泄湿。内云五物者,即甘遂、大戟、芫花、大黄、甘草也。
《本草发挥》:成聊摄云:辛以散之,芫花之辛以散饮。
《本草纲目》:仲景治太阳证,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喘或利者,小青龙主之。若表已解,时头痛汗出恶寒,心下有水气,干呕,痛引两胁,或喘或咳者,十枣汤主之。盖小青龙治未发散表邪,使水气自毛窍而出,乃《内经》开鬼门法也。十枣汤驱逐里邪,使水气自大小便而泄,乃《内经》洁净府,去陈莝法也。
夫饮有五,皆由内啜水浆,外受湿气,郁蓄而为留饮。流于肺则为支饮,令人喘咳寒热,吐沫背寒。流于肝则为悬饮,令人咳唾,痛引缺盆两胁。流于心下则为伏饮,令人胸满呕吐、寒热眩运。流于肠胃,则为痰饮,令人腹鸣吐水,胸胁支满,或作泄泻,忽肥忽瘦。流于经络,则为溢饮,令人沉重注痛,或作水气胕肿。甘遂、大戟、芫花之性,取效甚捷。不可过剂,泄人真元也。《三因方》以十枣汤药为末,用枣内和丸,以治水气喘急浮肿之证,盖善变通者也。《直指方》云:破癖须用芫花,行水后便养胃可也。
治水饮痰澼,胁下痛。
《本草蒙筌》:味辛、苦,气温。有小毒。反甘草,使决明。散皮肤水肿发浮,消胸膈痰沫善唾。咳逆上气能止,咽肿短气可安。驱疝瘕痈疽,除蛊毒鬼疟。令人虚损,久服不宜。汁渍线丝,系痔易落。
谟按:芫花泻湿利水为要。夫水者,脾、胃、肾三经所主,有五脏六腑十二经之部分。上而头目,中而四肢,下而腰膝。外而皮毛,中而肌肉,内而筋骨。脉有寸、关、尺之殊,诊有浮、中、沉之异。必当审其病在何经何脏,乃可用之。倘若误投,为害非浅。
《本草乘雅》:形色气味,具火大虚中之体,从内而外,以张横遍之用者也。是主蛊毒、鬼疟、疝瘕,为阴凝之属,满实在中,致令气短,用失横遍,遂上逆而咳气喉鸣喘,及咽肿者,对待治之。若痈肿,亦中气不达,不能横遍肉理故也。若杀虫鱼,以功能彻水,则鱼失所夫矣。故一名去水,一名毒鱼,行水之功,于此可见。
《药鉴》:味苦,微温,有毒。专逐五脏之水,去水饮寒痰痰癖,胁下痛,咳逆上气,心腹肢体胀满,瘴疟鬼疟,湿毒寒毒,蛊毒肉毒,虫鱼毒,除疝瘕痈肿,逐恶血,消咽肿。
《本草备要》:大通行水。
苦寒有毒,去水饮痰癖,疗五不在五脏皮肤,胀满喘急,痛引胸胁,咳嗽瘴疟。五水者,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也。水积胸中,肾满如石,名石水;汗如柏汁,名黄汗。久下愈,必致痈脓。时珍曰:仲景治伤寒太阳证,表未解,心下有水而咳,干呕发热,或喘或利者,小青龙汤主之;表已解,有时头痛,出汗恶寒,心下有水,干呕,引痛两胁,或喘或嗽者,十枣汤主之。盖青龙散表邪,使水从汗出,《内经》所谓洁净府,去陈莝法也。十枣汤:芫花、甘遂、大戟等分,枣十枚。
《本经逢原》:芫花消痰饮水肿,故《本经》治咳逆咽肿,疝瘕痈毒,皆是痰湿风壅之象。仲景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喘或利者,小青龙汤主之。若表已解,有时头痛,汗出恶寒,心下有水气,干呕,痛引两胁,或喘或咳者,十枣汤主之。盖小青龙汤驱逐表邪,使水气从毛窍而出,《内经》开鬼门法也。十枣汤驱逐里邪,使水气从大小便而泄,《内经》洁净府,去菀陈莝法也。芫花、大戟、甘遂之性,逐水泻湿,能直达水饮窠囊隐僻处,取效甚捷。不可过剂,泄人真元。
《本草崇原》:草木根荄之在下者,性欲上行,花实之在上者,性复下降,此物理之自然也。芫花气味辛温,花开赤白,禀金火之气化,主行心肺之气下降,故治咳逆上气,喉鸣而喘,以及咽肿而短气。禀火气,故治虫毒鬼疰。禀金气,故治疝瘕痈肿。辛温有毒,故杀虫鱼。
《本草求真》:[批]大通里外水道。
芫花专入脾、肺、肾。味辛而苦,气温有毒,亦反甘草,主治颇与大戟、甘遂,皆能达水饮窠囊隐僻之处。然此味苦而辛,苦则内泄,辛则外搜。故凡水饮痰癖,皮肤胀满,喘急痛引胸胁,咳嗽胀疟,里外水闭,危迫殆甚者,用此毒性至紧,无不立应。饮有痰饮、悬饮、溢饮、支饮、伏饮之异。李时珍云:夫饮有五,皆由内啜水浆,外受湿气,郁蓄而为留饮。流于胸则为支饮,令人喘咳寒热,吐沫背寒;流于肺则为悬饮,令人咳唾痛引缺盆两胁;流于心下则为伏饮,令人胸满呕吐、寒热眩运;流于肠胃则为痰饮,令人腹鸣吐水,胸胁支满,或作泄泻,忽肥忽瘦;流于经络则为溢饮,令人沉重注痛,或作水气跗肿。又水有风水、皮水、正水、黄汗之别。如水积胞中,坚满如石,则为石水;汗如柏汁炙黄,名曰黄汗,久而不愈,则为痈肿。又水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头则眩,在心则悸,在背则冷,在胁则胀。不似甘遂苦寒止泄经隧水湿,大戟苦寒止泄脏腑水湿;荛花与此气味虽属相同,而性较此多寒之有异耳。此虽取效甚捷,误用多致夭折,不可不慎。
《得配本草》:得醋良。决明为之使。反甘草。
辛、苦,温。有毒。入手太阴经。逐水饮痰癖,从至高之分,而直达下焦。治五水在五脏,皮肤胀满,喘急咳嗽,胸胁腰痛。并疗风痹瘴疟,亦可毒鱼。五水者,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也。
得朱砂,蜜丸枣汤下,治久疟结癖。配椒目等分,烧末水服,治酒疸,尿黄,心懊痛,足胫满;配大枣、芒硝,治水肿支饮。
青布浸汁覆胸,治天行烦乱。捣汁浸线。一夜可系落痔疮。
虚者误服,必致夭折。
《本经疏证》:仲景于饮之剧者,类萃甘遂大戟芫花为十枣汤,解之者咸谓病既急迫,用药不嫌其峻是已,然终无以三味之殊,体贴病情而为之说者。夫谓不嫌峻,则驱饮之物,岂止三味;若谓以其功用相近,则一味足矣,何必三味?愚因此细参而后知三味之蠲逐饮邪,用各不同,其与病情甚为贴切也。夫甘遂用根,且须形类连珠体实重者,是其性为著里,再核之以甘遂半夏汤,治虽利心下续坚满不可知,其为饮在里纵不利而不减者用乎?大戟用根皮,其茎中空,是其性为著表,再参之以治一身十二经之水,及中风皮肤疼痛,吐逆,又不可知其为饮在表而兼吐逆者用乎?芫花用花,且其物先花后叶,是其性为著上,再其主治为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更不可知其为饮横于上者用乎?曰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协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十枣汤主之。夫上为吐,下为利,外为汗出,内仍心下痞硬满引协下痛,自非甘遂大戟芫花,何以使净尽无余,而后知仲景之用药,决非漫无分别也。
《本草分经》:苦,温。疗五脏水饮痰癖,治瘴疟。毒性至紧,虚者忌之,醋煮用。根,疗疥。
【现代药理研究】
1. 芫花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镇静、镇痛及抗惊厥作用。
2. 芫花有兴奋子宫、抗生育作用。芫花根的碳酸钠提取液能兴奋小鼠离体子宫,并能引起怀孕小鼠流产。芫花酯甲、乙具有前列腺素样作用,能直接兴奋子宫平滑肌。另有研究表明,芫花萜对鼠胚胎DNA合成有一定抑制作用。
3. 芫花有镇咳、祛痰作用。
4. 芫花对胃肠道的作用:炙芫花在高浓度时对离体兔肠有兴奋作用。生芫花与醋芫花的水煎剂、水浸剂、醇浸剂均可兴奋兔离体回肠,使肠蠕动增加、张力增高,但加大剂量则呈抑制作用。生芫花与醋芫花醇浸剂能轻度致泻,对犬除轻度致泻外,尚有致吐作用。
5. 芫花有利尿作用。
6. 芫花有抗白血病作用。芫花瑞香宁和芫花酯甲均可抑制P-388癌细胞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
7. 芫花素、芹菜素、木犀草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对黄嘌呤氧化酶(XO)有抑制作用。
8. 芫花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芫花叶提取液给予麻醉猫静脉注射,可产生短暂而明显的降压作用。芫花总黄酮静脉注射对乌头碱引起的大鼠心律失常有明显对抗作用,对氯化钡引起的心律失常有预防作用。
9. 芫花有抑菌作用。体外实验表明,50%芫花全草煎剂,醋制或苯制芫花醇、水提取液对肺炎球菌、流感杆菌等有抑制作用。1:4芫花水浸液对许兰氏黄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