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新修本草》)
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栽培或野生。南北均产,尤以江西、江苏、浙江、广西、广东、湖南等地产量为多。原植物生于溪沟旁、路旁、山野湿地,海拔高达3500米。喜温暖湿润气候,对环境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味辛,性凉。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利咽透疹、疏肝解郁、清利头目。临床一般生用,名称薄荷、薄荷叶、薄荷梗。
【本草汇言】
《药性论》:使。能去愤气,发毒汗,破血,止痢,通利关节。尤与薤作菹相宜。新病差人勿食,令人虚汗不止。
《日华子本草》:治中风失音,吐痰,除贼风,疗心腹胀,下气,消宿食。及头风等。
《开宝本草》:味辛、苦,温,无毒。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
《本草图经》:主伤风头脑风,通关格,及小儿风涎,为要药。
《本草衍义》:小儿惊风、壮热,须此引药。治骨蒸热劳,用其汁与众药熬为膏。
《药类法象》:气温,味苦辛。疗贼风伤寒,发汗。主清利头目。破血,利关节。治中风失音,小儿风痰。解劳乏,与薤相宜。新病瘥人不可多食,令人虚汗不止。
《药性赋》:味辛,性凉,无毒。升也,阳也。其用有二:清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热之风邪。
《汤液本草》:手太阴经、厥阴经药。
《象》云:能发汗,通骨节,解劳乏。与薤相宜。新病瘥人勿多食,令虚汗出不止。去枝梗,搓碎用。
《心》云:上行之药。
陈士良云:能引诸药入荣卫,又主风气壅并。
《本草发挥》:洁古云:薄荷能发汗,通关节,解劳乏。与薤相宜。新病瘥人不可多服,令人虚汗不止。《主治秘诀》云:性凉味辛。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去高巅及皮肤风热。
《本草纲目》:利咽喉,口齿诸病,治瘰疠疥,风瘙瘾疹。揉叶塞鼻,止衄血。
薄荷入手太阴,足厥阴,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故头痛头风,眼目、咽喉、口齿诸病,小儿惊热及瘰疠疥为要药。戴元礼治猫咬,取其汁涂之有效,盖取其相制也。
《本草经疏》:薄荷感杪春初夏之气,而得乎火金之味,金胜火劣,故辛多于苦而无毒。洁古:辛凉,浮而升,阳也。入手太阴、少阴经。辛合肺,肺主皮毛,苦合心而从火化,主血脉,主热,皆阳脏也。贼风伤寒,其邪在表,故发汗则解风。药性升又兼辛温,故能散邪澼恶。辛香通窍,故治腹胀满霍乱。《食疗》以为能去心家热,故为小儿惊风,风热家引经要药。辛香走散以通关节,故逐贼风。发汗者,风从汗解也。本非脾胃家药,安能主宿食不消?上升之性,亦难主下气。劳乏属虚,非散可解。三疗俱非,明者当自别之。
简误:病人新瘥勿服,以其发汗虚表气也。咳嗽若因肺虚,寒客之而无热证者勿服,以其当补而愈也。阴虚人发热勿服,以出汗则愈竭其津液也。脚气类伤寒勿服,以其病在下而属脾故也。血虚头痛,非同诸补血药不可用。小儿身热,由于伤食者不可用。小儿身热,因于疳积者不可用。小儿痘疮,诊得气虚者,虽身热初起,亦不可用。
《本草蒙筌》:味辛、苦,气温,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无毒。入手厥阴包络,及手太阴肺经。下气令胀满消弥,发汗俾关节通利。清六阳会首,驱诸热生风。退骨蒸解劳乏,善引药入荣卫。乃因性喜上升,小儿风涎尤为要药。新病瘥者忌服,恐致虚汗亡阳。猫误食之,即时昏醉,盖亦物相感尔。
《本草乘雅》:气温性凉,具转夏成秋,为高爽清明之象,则气有余,自与薄弱虚寒,阴营不足者不相类也。第气象燥金,倘阳明之上为病,并在所忌。
木曰林,草曰薄。薄者疾驱,荷者负荷而驱也。诗言载驱薄薄,顾名思义。方之奇方急方也,味辛气温,禀辛金用,驱贼风,表汗出,开上焦,宣谷味,于是宿食消,胀满解,霍乱定,烦劳之张精续,剂之宣剂轻剂也。通并格,历关节,去愤气,却肾气,彻风涎,疗阴阳毒,破血止利,利咽喉口齿头目,治瘰疬瘾疹疮疡,皆生于风者,取效甚捷,更详奇急宣轻之义,靡投不善矣。
《药性解》:薄荷,味辛,性微寒,无毒,入肺经。主中风失音,下胀气,去头风,通利关节,破血止痢,清风消肿,引诸药入荣卫,能发毒汗,清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热之风邪。
按:薄荷有走表之功,宜职太阳之部。中风诸患,固其专也,而血痢之证,病在凝滞,今得辛以畅气,而结适为之自释矣。
《药鉴》:气温,味辛,气味俱轻,升也,阳也。惟其性辛凉而轻浮,故能散在上之风热,除气逆之胀满,清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经之领头。与地骨皮同用,能退骨蒸之热。与桑白皮同用,能泻肺经之邪。佐甘菊,并能清心明目。臣四物,更兼调经顺气。表虚者禁用。
《景岳全书》:味辛微苦,气微凉。气味俱轻,升也,阳也。其性凉散,通关节,利九窍,乃手厥阴、太阴经药。清六阳会首,散一切毒风,治寒头痛寒热,发毒汗,疗头风脑痛,清头目咽喉口齿风热诸病,除心腹恶气胀满霍乱,下气消食痰,辟邪气秽恶,引诸药入营卫,开小儿之风涎,亦治瘰疬、痈肿、疮疥、风瘙、瘾疹。作菜食之除口气,捣汁含漱,去舌胎语涩,揉叶塞鼻止衄血。亦治蜂螫蛇伤。病新痊者忌用,恐其泄汗亡阳。
《本草备要》:轻宣,散风热。
辛能散,凉能清,《本经》:温,盖体温而用凉也。升浮能发汗。搜肝气而抑肺盛,消散风热,清利头目。治头痛头风,中风失音,痰嗽,口气、语涩、舌胎、含漱。眼、耳、咽喉、口齿诸病,辛香通窍而散风热。皮肤瘾疹,瘰疬疮疥,惊热凡小儿治惊药,俱宜薄荷汤调。骨蒸。破血止痢,能治血痢。血痢病在凝滞,辛能散,凉能清。虚人不宜多服。能发汗疏表,夏月多服,泄人元气。
《本经逢原》:薄荷辛凉上升,入肝、肺二经,辛能发散,专于消风散热,凉能清利,故治咳嗽失音,头痛头风,眼目口齿诸病,利咽喉,去舌苔。小儿惊热,及瘰疬疮疥为要药。其性浮而上升,为药中春升之令,能开郁散气,故逍遥散用之。然所用不过二三分,以其辛香伐气,多服久服,令人虚冷。瘦弱人多服,动消渴病。阴虚发热,咳嗽自汗者勿施。
健~康@养]生$保~健&网> 《w)ww.zhgx*zz.》cn &版权所有》{
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栽培或野生。南北均产,尤以江西、江苏、浙江、广西、广东、湖南等地产量为多。原植物生于溪沟旁、路旁、山野湿地,海拔高达3500米。喜温暖湿润气候,对环境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味辛,性凉。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利咽透疹、疏肝解郁、清利头目。临床一般生用,名称薄荷、薄荷叶、薄荷梗。
【本草汇言】
《药性论》:使。能去愤气,发毒汗,破血,止痢,通利关节。尤与薤作菹相宜。新病差人勿食,令人虚汗不止。
《日华子本草》:治中风失音,吐痰,除贼风,疗心腹胀,下气,消宿食。及头风等。
《开宝本草》:味辛、苦,温,无毒。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
《本草图经》:主伤风头脑风,通关格,及小儿风涎,为要药。
《本草衍义》:小儿惊风、壮热,须此引药。治骨蒸热劳,用其汁与众药熬为膏。
《药类法象》:气温,味苦辛。疗贼风伤寒,发汗。主清利头目。破血,利关节。治中风失音,小儿风痰。解劳乏,与薤相宜。新病瘥人不可多食,令人虚汗不止。
《药性赋》:味辛,性凉,无毒。升也,阳也。其用有二:清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热之风邪。
《汤液本草》:手太阴经、厥阴经药。
《象》云:能发汗,通骨节,解劳乏。与薤相宜。新病瘥人勿多食,令虚汗出不止。去枝梗,搓碎用。
《心》云:上行之药。
陈士良云:能引诸药入荣卫,又主风气壅并。
《本草发挥》:洁古云:薄荷能发汗,通关节,解劳乏。与薤相宜。新病瘥人不可多服,令人虚汗不止。《主治秘诀》云:性凉味辛。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去高巅及皮肤风热。
《本草纲目》:利咽喉,口齿诸病,治瘰疠疥,风瘙瘾疹。揉叶塞鼻,止衄血。
薄荷入手太阴,足厥阴,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故头痛头风,眼目、咽喉、口齿诸病,小儿惊热及瘰疠疥为要药。戴元礼治猫咬,取其汁涂之有效,盖取其相制也。
《本草经疏》:薄荷感杪春初夏之气,而得乎火金之味,金胜火劣,故辛多于苦而无毒。洁古:辛凉,浮而升,阳也。入手太阴、少阴经。辛合肺,肺主皮毛,苦合心而从火化,主血脉,主热,皆阳脏也。贼风伤寒,其邪在表,故发汗则解风。药性升又兼辛温,故能散邪澼恶。辛香通窍,故治腹胀满霍乱。《食疗》以为能去心家热,故为小儿惊风,风热家引经要药。辛香走散以通关节,故逐贼风。发汗者,风从汗解也。本非脾胃家药,安能主宿食不消?上升之性,亦难主下气。劳乏属虚,非散可解。三疗俱非,明者当自别之。
简误:病人新瘥勿服,以其发汗虚表气也。咳嗽若因肺虚,寒客之而无热证者勿服,以其当补而愈也。阴虚人发热勿服,以出汗则愈竭其津液也。脚气类伤寒勿服,以其病在下而属脾故也。血虚头痛,非同诸补血药不可用。小儿身热,由于伤食者不可用。小儿身热,因于疳积者不可用。小儿痘疮,诊得气虚者,虽身热初起,亦不可用。
《本草蒙筌》:味辛、苦,气温,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无毒。入手厥阴包络,及手太阴肺经。下气令胀满消弥,发汗俾关节通利。清六阳会首,驱诸热生风。退骨蒸解劳乏,善引药入荣卫。乃因性喜上升,小儿风涎尤为要药。新病瘥者忌服,恐致虚汗亡阳。猫误食之,即时昏醉,盖亦物相感尔。
《本草乘雅》:气温性凉,具转夏成秋,为高爽清明之象,则气有余,自与薄弱虚寒,阴营不足者不相类也。第气象燥金,倘阳明之上为病,并在所忌。
木曰林,草曰薄。薄者疾驱,荷者负荷而驱也。诗言载驱薄薄,顾名思义。方之奇方急方也,味辛气温,禀辛金用,驱贼风,表汗出,开上焦,宣谷味,于是宿食消,胀满解,霍乱定,烦劳之张精续,剂之宣剂轻剂也。通并格,历关节,去愤气,却肾气,彻风涎,疗阴阳毒,破血止利,利咽喉口齿头目,治瘰疬瘾疹疮疡,皆生于风者,取效甚捷,更详奇急宣轻之义,靡投不善矣。
《药性解》:薄荷,味辛,性微寒,无毒,入肺经。主中风失音,下胀气,去头风,通利关节,破血止痢,清风消肿,引诸药入荣卫,能发毒汗,清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热之风邪。
按:薄荷有走表之功,宜职太阳之部。中风诸患,固其专也,而血痢之证,病在凝滞,今得辛以畅气,而结适为之自释矣。
《药鉴》:气温,味辛,气味俱轻,升也,阳也。惟其性辛凉而轻浮,故能散在上之风热,除气逆之胀满,清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经之领头。与地骨皮同用,能退骨蒸之热。与桑白皮同用,能泻肺经之邪。佐甘菊,并能清心明目。臣四物,更兼调经顺气。表虚者禁用。
《景岳全书》:味辛微苦,气微凉。气味俱轻,升也,阳也。其性凉散,通关节,利九窍,乃手厥阴、太阴经药。清六阳会首,散一切毒风,治寒头痛寒热,发毒汗,疗头风脑痛,清头目咽喉口齿风热诸病,除心腹恶气胀满霍乱,下气消食痰,辟邪气秽恶,引诸药入营卫,开小儿之风涎,亦治瘰疬、痈肿、疮疥、风瘙、瘾疹。作菜食之除口气,捣汁含漱,去舌胎语涩,揉叶塞鼻止衄血。亦治蜂螫蛇伤。病新痊者忌用,恐其泄汗亡阳。
《本草备要》:轻宣,散风热。
辛能散,凉能清,《本经》:温,盖体温而用凉也。升浮能发汗。搜肝气而抑肺盛,消散风热,清利头目。治头痛头风,中风失音,痰嗽,口气、语涩、舌胎、含漱。眼、耳、咽喉、口齿诸病,辛香通窍而散风热。皮肤瘾疹,瘰疬疮疥,惊热凡小儿治惊药,俱宜薄荷汤调。骨蒸。破血止痢,能治血痢。血痢病在凝滞,辛能散,凉能清。虚人不宜多服。能发汗疏表,夏月多服,泄人元气。
《本经逢原》:薄荷辛凉上升,入肝、肺二经,辛能发散,专于消风散热,凉能清利,故治咳嗽失音,头痛头风,眼目口齿诸病,利咽喉,去舌苔。小儿惊热,及瘰疬疮疥为要药。其性浮而上升,为药中春升之令,能开郁散气,故逍遥散用之。然所用不过二三分,以其辛香伐气,多服久服,令人虚冷。瘦弱人多服,动消渴病。阴虚发热,咳嗽自汗者勿施。
健~康@养]生$保~健&网> 《w)ww.zhgx*zz.》cn &版权所有》{
[1] [2] 下一页 健~康@养]生$保~健&网> 《w)ww.zhgx*zz.》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