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北京的气温持续高位,再加上这几天的时晴时雨,空气湿度增加,天气闷热多变。“桑拿天”使得医院里的病号数激增。医生提醒,对于普通人来说,学会帮助汗水离开身体可以缓解闷热天气对身体带来的损害。
“桑拿天”虽然温度不高人却更难受
从预报来看,眼下气温并不太高,可是人们的感觉却比37、38℃的时候还要难受,这种感觉来自于空气中的大量水汽。据气象专家介绍,在空气湿度大时,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高、蒸发小,所以人体中的大量汗液难以蒸发,容易使体内热量散发不出去而导致闷热。
如果气温在28℃而相对湿度达90%时,人们就会有气温达到34℃的难受感觉。据统计,当相对湿度达30%时,40℃才容易中暑;湿度50%时,38℃容易中暑;而湿度达80%时,31℃也会引起中暑。所以,“桑拿天”即使温度不高,人也会觉得闷热难当。
而在闷热的天气里,原来干热容易引发的日射病发病很少,可是在北方很少见的热射病开始出现。热射病最容易袭击两类人,一是在高温下长时间进行剧烈运动的年轻人,比如,运动员遭遇热射病的就很多;另一类是老人、小孩、病人、酗酒者。其原因在于人体的正常体温一般恒定在37℃左右,在室内常温下人体散热主要靠辐射,其次是蒸发和对流,少量为传导。可是,当周围环境温度超过皮肤温度时,人体散热就只能蒸发了,但空气中水分含量很高的时候,蒸发也变得相对困难,所以,人体深部组织的热量越积越多,容易引起器官功能和组织的损害。
热射病就是受外界热源的作用,体内热量不能通过正常散发而导致的体内热蓄积,引起体温升高。表现为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常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和老年人、体弱、慢性病患者最容易受到影响。热射病患者预后严重,死亡率达5%~30%。
“桑拿天”防暑呵护身体心中有数
夏天气温过高,人体出汗多从而导致体内电解质大量流失,造成中枢神经、心血管、胃肠道正常调节失灵,引发不良反应。各大医院的门诊量急剧上升,其中,胸闷、口干、发热等不适症状的病人
增多。专家称,这与“热射病”有关。
在闷热的桑拿天里,市民应该多注意保持自然通风,不要长时间呆在静止而封闭的汽车或房间里。要多洗澡,经常用蘸过凉水的小毛巾擦拭身体,帮助汗水离开人体。
当然,补充水分最关键,尽量不要等渴的时候才喝水。喝的时候要慢慢喝,最忌渴了就猛喝水。要喝新鲜的温开水,不要喝冰水或生水,可以喝盐水,出外时也要带些水,同时可备一些人丹、风油精等药品。
同时,调整劳作时间,良好的休息是必不可少的。当必须做户外活动时,最好选择清晨及黄昏的时候。尤其是老年人和孩子要减少活动,以免再给身体增加负担,不论在户外从事什么活动,应该尽量放慢速度。中暑后饮食有五忌
人在中暑之后常常很虚弱,在恢复过程中,应吃些较为清淡、容易消化的饮食,补充必要的水分、盐、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以下是中暑后的饮食禁忌。
1.忌大量饮水。中暑患者应采用少量、多次的饮水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因为大量喝水不仅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使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严重时可导致热痉挛。
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患者大多脾胃虚弱,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和寒性食物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重者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3.忌吃大量油腻食物。中暑后应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能力。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并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导致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会感到疲倦。
4.忌纯补。中暑之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用补法。过早进补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使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复燃。
5.忌偏食。中暑患者应以清淡饮食为主,但可适当佐以鱼、肉、蛋、奶等,以保证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